《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了“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的全新觀念時,我園就開始關注周圍的環境,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高質量、溫馨和諧的學習環境。
我園室內和室外空間比較寬敞,設施比較高檔,但是,真正衡量一所幼兒園良好物質環境的標準不是幼兒園面積的大小、房舍設施的豪華氣派與玩具的精致高檔,而是如何合理利用這些空間讓它發揮最大的教育作用,讓每一寸空間都“說話”、每一處環境都“育人”,這已成為幼兒園面臨的一個新任務和新課題。
一.開辟小場地,回歸大自然
如果幼兒園的環境具有生機,那幼兒的生命也更將富有活力,因為幼兒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發展的。我們充分挖掘資源,開辟以土地、青草、綠樹、小花為主體的開放性種植園。讓幼兒觀察蚯蚓松土、螞蟻搬家、小花、小草的生長過程,陶冶幼兒的情操,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興趣。在這里,孩子們會充滿幻想,創造童話。能滿足不同年齡、同一年齡不同發展水平幼兒活動的需要。
二、開放、自主、情感體驗
為了全面發展幼兒的體能,我們充分利用自然物,變廢為寶,給幼兒制作可以開展走、跑、跳、平衡、鉆爬各種活動的多元化器械,并分別安放在操場的兩側。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因此活動材料的管理要方便幼兒,體現一種開放、自主的氣氛。由于園內體育器材種類不同且大小不一,所以難以收存和讓小朋友自由拿取。為此,活動時將器械箱推出,讓幼兒自由選擇,隨時游戲。為幼兒自主活動提供了方便。
為了讓幼兒在活動之余能休息放松,體驗親情,我們推出“大手拉小手”一對一、二對一的團結互助模式,體現人性化的關懷,讓孩子感受愛與被愛同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多元化的活動器械使幼兒的戶外活動豐富多彩,動與靜的有機結合、大與小相互搭配相得益彰,溫馨和諧。這些看似簡單的設計處處蘊涵了我園老師“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良苦用心。
三、小角落描繪大文章
環境,無聲的教育者。應充分地讓環境說話,為教育服務。
幼兒園中不能有一處無用的角落,應盡可能發揮它的作用,過道、門廳、拐角都是教室空間的延伸,幼兒走到哪里,哪里就成為激發他內在潛力的資源。我們充分利用墻面、門后的零碎角落,玩具柜、作品展示角,把大的地方留下來,使活動室空間寬敞、安全,形成一種視覺上的完整、流暢、通透。盡可能為幼兒提供接受各種知識或信息刺激的機會與條件,提高環境利用率。
環境創設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因素,只有恰倒好處地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間,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作用,才能讓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
【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相關文章:
上一篇:一面多功能軟墻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