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安全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首位。幼兒的安全問題是幼兒園工作的頭等大事。幼兒園里,幼兒在游戲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危險的事情,身邊經常存在一些潛在的危險因素。幼兒園要想做好幼兒園安全工作,就必須尋找危險源,然后有目的的加以預防和控制。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危險源 預防控制 外來侵害 交通事故 自然災害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244-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安全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首位。可見,幼兒的安全問題是幼兒園工作的頭等大事。幼兒園里,孩子在游戲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危險的事情,身邊經常存在一些潛在的危險因素。如何避免危險發生呢?這就要求幼兒園必須做好幼兒園安全工作,尋找危險源,然后有目的的加以預防和控制。
一、尋找人為危險源,并加以控制
幼兒從早晨入園,到下午離園,要經過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入園、活動、加點、三餐、午休、離園)。在每個環節中,尋找人為危險源,然后有目的地加以預防和控制。
1.尋找入、離園時的危險源并控制
入、離園時,不能嚴格執行打卡制度。入、離園是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必要環節。因此,要做好幼兒的入、離園工作,必須堅持打卡制度。門衛要嚴把打卡關,謹防無證人員入內,以防幼兒跑丟或接錯。離園時,教職工要專心送幼兒,謹防其他幼兒趁機“跑丟”等。
入園時,晨檢做不到位。針對這種情況,園保健員應做到:給每位孩子口腔消毒,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況,隔離病菌、病毒攜帶者;做好藥物的記錄和存放,以防“吃錯藥”。教師、保育員應做好晨檢工作:及時修剪指甲,以防“抓傷”;及時收回刀子、剪子、火柴、打火機等危險品,謹防“割傷”、“玩火”等。這樣,把危險因素消滅在萌芽中,使危險降到最低。
2.尋找活動時的危險源并控制
活動前準備不足。針對這種情況:室外活動前,檢查幼兒的鞋帶、衣著、器械等,謹防“跌倒”、“碰傷”。教育活動前,準備合理的教具、學具、玩具,盡量避免使用尖銳、鋒利的物品,即使使用時,交代清楚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用完及時收放,妥善保管;準備合理安全的電教具,避免播放有暴力傾向的課片。電教設備用完后,及時關閉、上鎖,以免孩子上不良網站,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活動前對幼兒教育不到位。活動前應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活動習慣。比如:上下樓梯靠右走,個個排隊按秩序,以防“踩踏”。上操時不推、不擠,以防“推到”、“碰傷”等;課外活動時,不隨便拿尖銳的東西,以防“扎著眼”、“劃破手”等;自由活動時,不爬窗臺、高處,以防“摔著、磕傷”等;不把手放在門縫處,以防“擠著手”等。這樣,盡可能的多一些預防,少一些傷害。
3.尋找加點及三餐的危險源并控制
伙食質量把關不嚴。加點及三餐是幼兒一日生活的重要環節,食品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因此,伙房要嚴把質量關,注意買新鮮水果、蔬菜,不要讓孩子吃腐爛、變質的東西,謹防食物中毒等。伙房還應嚴格制度關,堅持衛生消毒制度,做到每天炊具用具消毒,每天清除室內、室外衛生死角,每天堅持消滅四害等。
幼兒進餐習慣不好。為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教育幼兒進餐前,必須先洗手;進餐時,先遠離湯碗、飯菜,以免“燙傷”。進餐中,不要講話,謹防骨頭碎渣等異物進入氣管;同時,去掉不良行為,不能邊吃邊玩,謹防花生豆等異物進入氣管、鼻孔等等。同時,要家長做好配合工作,力爭家園一致,共同培養幼兒的進餐習慣。只有預防了,才能盡可能的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4.尋找交接班和午休的危險源并控制
教師交接不細。交接班是幼兒一日生活中教職工工作的必要環節之一,因此,要做好這項工作,并做好記錄。要清點人數,謹防“跑孩子”,要交代幼兒精神狀況,謹防出“意外”。
保育員對午休的管理不到位。午休是幼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午休質量的好壞將影響著孩子的身體健康。因此,要做好午休的組織管理工作。午休時要不斷巡視,及時發現問題,謹防“涼著”、“掉床”等;還要細致觀察,注意精神變化兒童,謹防突發事件等。
這樣,教職工在熟悉自己的工作流程中,尋找危險源,做到心中有數,有目的加以控制,把危險降到最低。
二、尋找幼兒園中教育設施等物的危險源并加以控制
幼兒園中,除了教職工工作流程中人為的不安全因素外,還有一些教育設施等物的危險源,我們也要加以預防和控制。
1.尋找幼兒活動場地的危險源
有的活動場地過于堅硬。這樣,就要鋪設塑膠地面或草坪,以免孩子“摔傷”、“磕著”。有的場地中的物件破損。為了安全,就要定期檢查場地并及時維修。如:室外大型玩具下沙地的補充及軟墊的更換,以免孩子“磕傷”。室內活動場地的電源插座、保護裝置的檢查及維修,以免孩子“觸電”;室內二樓以上安全網的檢查及維修,以免孩子“摔傷”;室內桌椅、板凳的檢查及維修,以免孩子“夾傷”、“扎傷”等等。
有的活動場地中存在著危險物。針對這種情況,就要在活動前,及時檢查、清理和修正。比如:室外活動場地障礙物的清除、室外下水道的修整等等。
2.尋找幼兒玩具、用具、餐具的危險源。
有的大型玩具、餐具、用具的老化及破損。為了安全 ,就要嚴格物件檢查維修、更換制度。就要定期檢查大型玩具的連接螺母并及時維修,以免孩子“摔傷,比如:滑梯、蕩船、秋千等的檢查及維修。為了安全,就要及時更換,選擇安全的餐具、用具。比如:圓頭小勺的選擇、輕便不易摔碎小碗的使用,以免“扎著、劃破”等;破損小毛巾的及時更換等。
小型玩具、學習用具、餐具的衛生安全不達標。針對這種情況,就要嚴格定期消毒制度,及時清洗、消毒,以免“交叉感染”。例如:毛絨玩具、塑料玩具、小毛巾的清洗和定期消毒;被褥、小人書的定期紫光燈或陽光照射消毒;小碗、小勺、小盤、小水缸的餐餐消毒柜消毒等。
這樣,尋找了幼兒園中物的危險源,把安全隱患納入到充分的預料與管理中,才能更有效的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尋找幼兒園事故外來危險源,并加以預防
結合幼兒園實際,尋找外來危險源,抓好安全工作的落實:
1.外來侵害對幼兒的傷害。
近幾年來,外來不法分子入侵幼兒園的案件時有發生,為嚴防外來侵害,幼兒園應聯合公安有關部門配備合格警力、裝備,護衛幼兒園。同時加強幼兒園管理,嚴格落實幼兒園門衛制度,嚴防外來人員入侵。比如:出入登記制度、值班制度、巡邏制度,幼兒入離園打卡制度等等,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園內。
2.交通事故對幼兒的傷害。
近幾年來,幼兒園校車的交通安全事故諸見媒體,為防止交通事故對幼兒的傷害, 上級主管部門應聯合有關部門,定期對幼兒園檢查,取締關閉一些沒有資質的幼兒園,讓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配備自己的幼兒園校車,同時對家長做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比如:交通法規的宣講,資質幼兒園園車的選擇,使家長具有安全意識和防范意識,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嚴防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使交通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3.自然災害對幼兒的危害。
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比如:地震、雷電、洪水、火災等。為防患于未然,我們應讓幼兒從小認識這些災害的發生、發展以及盡可能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因此,在幼兒園中開展防地震、防雷電、防火災等知識的學習,同時加強演練。當危險來臨的時候,使危險降到最低。
總之,尋找到一切危險源,把安全隱患納入到預料管理中,把安全防范措施落實到幼兒生活的每個細節中,落實到教職工工作流程的各個環節中,切實做好幼兒安全工作,讓家長滿意,讓群眾放心。
【尋找危險源,防止幼兒園“安全事故”的發生】相關文章:
• 幼兒園安全管理策略初探
• 幼兒園安全管理的策略
• 幼兒園安全教育出現隱患原因初探
• 我國幼兒園安全教育的對策分析
• 淺議幼兒園安全教育
• 幼兒園食品安全教育
• 淺談幼兒園的安全教育
• 幼兒園安全健康手冊
• 談幼兒園安全工作管理
• 談幼兒園的校園環境安全
• 新時期加強幼兒園安全建設的對策
• 幼兒園安全工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