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教案《錢鼠來了》適用于大班的美術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了解民間剪紙藝術中所蘊涵的民俗文化,萌發對民間剪紙藝術的喜愛之情,通過對比欣賞、對話欣賞等各種方法,感受繪本畫面中“襯色剪紙畫”的色彩美、形象美、寓意美,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美術《錢鼠來了》教案吧。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欣賞、對話欣賞等各種方法,感受繪本畫面中“襯色剪紙畫”的色彩美、形象美、寓意美。
2.了解民間剪紙藝術中所蘊涵的民俗文化,萌發對民間剪紙藝術的喜愛之情。
3.體驗想象創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重難點:
感受繪本畫面中“襯色剪紙畫”的色彩美、形象美、寓意美。
了解“錢鼠”典故,感受民間剪紙藝術中的“寓意美”。
活動準備:
1.嘗試過簡單的剪窗花、花邊等剪紙活動,理解“單色剪紙”含義。
2.《錢鼠來了》ppt課件,《琵琶語》MP3音樂。
3.幼兒人手一本《錢鼠來了》小圖書。
活動過程:
1.觀察繪本封面,引發幼兒欣賞民間剪紙的興趣。
(1)出示繪本《錢鼠來了》,介紹該繪本的繪制形式——民間剪紙。
師:老師帶來了一本很特別的書,請你看一看,這本書特別在什么地方?書的封面上都有些什么?
(2)將封面上的兩只老鼠“聚焦、放大”,進行重點欣賞。
師:這兩只老鼠和美麗的花樹,都是用剪紙的方法剪出來的。有的小朋友還發現,兩只老鼠身上的花紋是不一樣的,請你仔細看一看,兩只老鼠身上的花紋分別是什么樣的?
花紋像柳樹葉子“一瓣一瓣”的,這種花紋叫“柳葉紋”;像彎彎的月亮一樣的花紋叫“月牙紋”;老鼠的眼睛是“小圓孔”紋樣。
這本書是由臺灣非常有名的畫家趙國宗爺爺,用剪紙的方法剪出來的。趙爺爺用一把剪刀,在一張深藍色紙上剪了一些“柳葉紋、月牙紋、小圓孔”等紋樣,就剪出兩只活靈活現的小老鼠,趙爺爺的本領可真大。
2.自主欣賞繪本中的剪紙畫,初步感受剪紙藝術的美。
(1)幼兒自主欣賞繪本,教師巡回指導。
師:請你來欣賞一下這本書,上面有很多張剪紙畫,你可以一邊看一邊想:你最喜歡第幾頁上的剪紙畫?你覺得這一幅剪紙畫什么地方很美?
(2)交流與分享:你最喜歡哪一頁的剪紙畫,為什么?
評析
幼兒介紹哪一頁剪紙畫時,教師在大屏幕上點擊播放該畫面,大家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觀察與欣賞。同時,還可以邀請同樣喜歡這一畫面的其他幼兒進行簡單補充,讓他們自由述說“喜歡的理由”,尊重每個幼兒對相同畫面的不同理解。
3.重點欣賞幾幅剪紙畫,進一步感受民間剪紙藝術的美。
(1)組圖欣賞:感受民間剪紙的色彩美。
師:我也很喜歡這本書上的剪紙畫。我發現這本書的封面、扉頁、封底這三幅畫很特別,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①這三幅剪紙畫,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覺?
三幅剪紙畫分別用深藍、米色、粉紅這三種顏色,每一幅畫面中只用一種顏色的紙進行剪紙,這樣的剪紙畫是“單色剪紙”。
②這三幅“單色剪紙”背后,襯上了不同顏色的紙,它們分別是什么顏色?
③深藍色剪紙配上黃底色,米色剪紙配上紅底色,粉紅色剪紙配上藍底色,這樣的色彩搭配,給你什么感覺?
④小結。
如果在這三幅“單色剪紙”后面,襯上對比明顯的各種顏色的襯紙,整幅畫面就會顯得色彩鮮明、對比強烈,這三幅剪紙畫看起來更加突出、更加美麗。
評析
通過對比欣賞的方法,幼兒能主動觀察、探索、發現單色剪紙和襯紙之間的色彩關系,理解單色剪紙配上“合適的”襯紙以后,容易突出顯示單色剪紙,幼兒能形象、直觀地感受到“襯紙剪紙畫”的色彩美。
(2)組圖欣賞:感受民間剪紙的形象美。
師:這本書里還有兩個人,他們是誰?我們一起來看關于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剪紙畫。
①看了這兩幅剪紙畫,你有什么感覺?你覺得這兩幅畫美在哪?
②老公公和老婆婆年紀大了,為什么還要干活?
③老公公砍柴時,旁邊的小動物是誰?它可能會說些什么?你來學一學山上野雞說的話,好嗎?
④老婆婆紡紗時,紡車上面的小鳥可能會說些什么呢?你來學一學小鳥說的話,好嗎?
⑤小結。
這兩幅剪紙畫,表現出來的是傳統中國人的美麗形象。古時候的中國人,雖然貧窮卻很勤勞。每天很早就起床干活,男人們上山砍柴、捕獵;女人們在家紡紗、織布,很晚才能停下來休息,每天能夠吃飽肚子就覺得很快樂、很滿足。瞧,畫面中的老公公上山砍柴,山上的野雞愿意和他做朋友;老婆婆認真地紡紗,小鳥為她唱歌。這樣的畫面,讓人感覺很舒服、很溫馨、很快樂!
評析
繪本中共有23幅剪紙畫,每一幅剪紙畫都很美,在30分鐘的教學時間內,不可能一幅幅詳細欣賞。我重點找了兩幅“剪紙人物”的畫面,突出顯示老公公、老婆婆勤勞和樸實的人物形象,并通過“師幼對話欣賞、情境體驗式欣賞”等方法,引導幼兒感受并體驗畫面中人物和動物之間和諧共處的畫面美感。
(3)重點欣賞:感受民間剪紙的寓意美。
師:這一幅剪紙畫很常見,許多地方的人們都喜歡在喜慶節日里,往自己家的墻上、窗戶上貼這樣的剪紙畫(或窗花)。
①請你仔細看一看,這一幅剪紙畫給你什么感覺?你喜歡這幅畫嗎,為什么?
②這兩只老鼠和我們剛才在封面上看到的老鼠有什么不同?
③這是兩只“錢鼠”,你喜歡這兩只“錢鼠”嗎?為什么?
④人們為什么要往窗戶、墻面上貼“錢鼠”這樣的剪紙畫?
評析
在這個環節中,我根據幼兒實際課堂反應,預先設計一個補充環節。如幼兒能順利講述出“人們喜歡‘錢鼠’這樣的剪紙畫”的原因,教師給予積極肯定與表揚,不需要增加補充環節。如幼兒一時回答不出,教師可以出示預備好的“龍年吉祥、恭喜發財、連年有魚”這三幅具有吉祥寓意的剪紙畫,豐富并拓展幼兒相關的民俗知識與經驗。
⑤小結。
過年過節的時候,人們都喜歡在自己家里的窗戶、墻面上貼各種各樣的剪紙畫。這些剪紙畫大部分是紅色的,色彩鮮艷、形象夸張,不僅烘托了節日里的歡樂氣氛,也給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大家都希望明年的新生活會越來越幸福。
評析
民間剪紙能普遍、廣泛地流傳,納福迎祥的表現功能是其主要原因。人們祈求豐衣足食、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些美好與樸素的愿望,借助剪紙的吉祥寓意傳達出來,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美好新生活的向往。我將這一幅“紅色錢鼠”作為重點欣賞畫面,有助于幼兒形象、直觀地理解“紅色錢鼠”的吉祥寓意,并能有效聯系生活實際,幫助幼兒體驗并感悟民間剪紙藝術中所蘊涵的民俗文化。
4.完整欣賞繪本,整體欣賞與感受繪本中剪紙藝術的美。
(1)欣賞繪本中的“圖文”故事,了解“錢鼠”典故。
教師完整講述繪本故事,幼兒同步翻閱小圖書,完整傾聽故事內容,了解“錢鼠”典故,整體欣賞與感受繪本畫面中剪紙畫的美。
(2)交流與分享“整體欣賞”后的審美感受。
師:看了這本剪紙小圖書,聽了關于“錢鼠”的民間故事,你有什么感覺?你喜歡這本書嗎?為什么?
這本小圖書,不僅故事好聽,上面的剪紙畫也很美。故事里的老公公、老婆婆很勤勞,愿意幫助別人,他們是兩個心地善良、心靈美麗的人。畫面中的兩只小老鼠非常可愛,它們是兩只“錢鼠”,是吉祥物,能夠給老公公和老婆婆帶來幸福和快樂。書里的很多畫面都是非常美麗的,許多小朋友說“看了還想再看”,說明大家都很喜歡看這本書。我把這本小圖書放到我們班的圖書區,你可以在自由活動的時間去翻一翻、看一看,也許你會有新的發現,會更喜歡看這本書。
活動延伸
1.在圖書區提供小圖書,引導幼兒進一步欣賞繪本畫面中剪紙藝術的紋樣美、構圖美,逐步提升幼兒的藝術審美能力。
2.在美工區提供小剪刀和各類彩紙,引導幼兒學習一些民間剪紙的基本方法與簡單技能,鼓勵并支持幼兒創作“兒童剪紙畫”,逐步提升幼兒的藝術表現能力。
小百科:稱呼它們為錢鼠的原因是傳說有人看見它們用那尖長的嘴巴,叼起錢幣,跑進屋子里。人們因而認為錢鼠會帶來好兆頭,所以傳統習俗上,對錢鼠并不會隨意地撲殺。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錢鼠來了》】相關文章:
下一篇:幼兒園大班教案《樹頂小屋》含反思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