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5的加法運算》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按照事物的數量關系列出算式,正確擺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含義,學習5的加法運算,掌握加法的基本運算方式,初步了解互換規律,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愉悅,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5的加法運算》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理解加法的含義,學習5的加法運算,掌握加法的基本運算方式,初步了解互換規律。
2、能按照事物的數量關系列出算式,正確擺出加法算式。
3、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愉悅,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數量不等的桃子、猴子等圖片,1—5數字,加號、等號各一個。
學具:各種操作材料:積木,魔方,橡皮泥等,1—5數字,加號、等號若干(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以猴孩兒來做客的情境導入。
小朋友,今天花果山上的猴孩兒來我們班做客了,看來了幾只小猴子?(出示五只小猴子)。
(二)復習5的組成
現在我們和小猴子來玩一個“我問你答”的游戲吧:
師:小朋友,告訴我,5可以分成1和幾?(同時播放課件)
幼:XXX,告訴你,5可以分成1和4.
…
(三)復習加法,理解加法的含義。(播放課件)
1、復習2的加法,理解加法的含義
師:小猴子來做客我們用什么招待他們呢?猴子喜歡吃什么?我先拿一個大桃子給小猴子,又拿一個小桃子給小猴子,我一共給了小猴子幾個桃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算式1+1=2,引導幼兒說出算式中含義。
小結:1+1=2這是一個加法算式,第一個“1”表示一個大桃子,第二個“1”代表一個小桃子,“+”表示把兩個數合起來,“=”表示前邊兩個數合起來的數量和后邊的數量相等。
2.復習2-4的加法,鞏固幼兒對加法算式的理解,初步了解互換規律
師:老師先拿一個大香蕉給小猴,又拿三個小香蕉給小猴,我一共給了小猴幾個香蕉?請小朋友用學具擺出一道加法算式。1+3=4,3+1=4,
小朋友互相說一說,算式中每個數字和符號都代表什么意思?(怎樣讀這個算式?引導幼兒觀察發現互換規律。(+號前后的兩個數互換位置,它們的結果不變)
(四)學習5的加法,引導幼兒看圖自編加法應用題,并能正確擺出加法算式
1、進一步了解加法應用題的結構(播放課件)
①老師示范看圖編應用題并引導幼兒分析應用題的結構
師:五只猴子一樣么?有什么不同?(老師根據猴子的位置和數量編加法應用題)。
小結:把物品的數量用講故事的方法說出來并提出一個問題,這就是應用題。剛才老師編出的是一道加法應用題。知道兩個數:1只猴子和4只猴子,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共有幾只小猴?
②幼兒根據應用題列出加法算式:1+4=5,4+1=5
③引導幼兒觀察并發現互換,互補規律。
2、看圖自編應用題,鞏固幼兒對應用題的理解。
①(播放課件)請幼兒根據蘋果的位置和數量來自編加法應用題,并用學具擺出加法算式。
②看課件,以給猴子送玩具為情境,引導幼兒自編應用題,并列出加法算式。
③分組操作玩具自編應用題并用學具擺出加法算式。幼兒根據老師說的情節,用卡片擺出算式,并用作業本把算式寫下來。
活動延伸:
回家后,幼兒和爸爸媽媽玩加法的游戲。
教學反思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剛開始,他們的注意力很集中,課堂紀律也很好,與老師配合的很默契,可時間長了,有的幼兒注意力就可能分散,還有的幼兒由于游戲的刺激可能過于興奮以至于課堂秩序有點亂,這時,老師就要進行適時的引導,并用合適的語言吸引幼兒,調節好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的雙邊活動,課堂氣氛活躍,秩序良好,活而不亂,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并掌握知識,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則運算之一,它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變成一個數、量的計算。表達加法的符號為加號“+”。進行加法時以加號將各項連接起來。
【幼兒園大班教案《5的加法運算》含反思】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