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幼兒園語言教學研究的新進展》一文中這樣寫到:
關于傾聽行為的培養,傾聽是兒童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就幼兒語言學習和發展而言,聽是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只有懂得傾聽,樂于傾聽并且善于傾聽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內容,語言的形式和語言運用的方式,掌握與人進行語言交流的技巧.幼兒園語言教育對幼兒傾聽技能:有意識傾聽(集中注意的傾聽);辨析性傾聽(分辨不同內容的傾聽);理解性傾聽(掌握傾聽主要內容,連結上下文意思的傾聽)等.。因此,我結合以上理論,對平時開展的實踐活動作了如下分析:
一、案例背景:
一個故事,老師已經講完了,可是孩子們卻說:“老師再講一遍,好嗎?。”幼兒喜歡重復地聽已經講過的故事,于是,老師從頭到尾,好不容易,又講一遍。到了第二天,孩子們又說:“還講!”。我們班的孩子,就喜歡這樣反反復復聽同一個故事。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班開設了聽故事的語言區,并提供了相應的故事磁帶和圖片,供幼兒反復地聽和看。
二、
案例分析: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說過:“任何教育的成功,都必須借助于語言的媒介。”近幾年來,隨著專家學者們在幼兒語言能力開發方面的深入研究,幼兒園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也日趨重視。幼兒期是幼兒口語發展的最佳時期。幼兒語言發展的同時,能更好地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幼兒的口語發展是從聽和模仿開始的。所以我們要注意培養幼兒的聽覺能力,提高聽音能力和語感水平。因此,我們在這方面為幼兒創設多種多樣的環境和條件。比如:找幼兒聊聊天,盡量多和幼兒說說話;在區角中為給幼兒錄音機和磁帶,讓幼兒聽故事錄音;聽各種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雨聲、雷聲。另外,還可以讓幼兒聽聽小動物的聲音,聽后讓幼兒模仿、講述和想象。幼兒聽錄音機里的“燕子姐姐”繪聲繪色地講故事,無形中培養了對聽故事、講故事的愛好。我們也會根據幼兒年齡選擇合適的故事,只有符合幼兒年齡特點、適合幼兒理解程度的故事,幼兒才會感興趣。針對幼兒的個性選擇適當的故事,也能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個性向良好的方向發展。比如:對膽小懦弱的幼兒,要多聽些英雄勇士的故事;對粗暴霸道的幼兒,要多聽些謙遜禮讓的故事;對愛慕虛榮的幼兒,要多講些贊揚內在美的故事。從而也借助故事的特有教育功能,就能有效地避免負面影響,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
聽完故事后,幼兒還常常會在老師要求下進行復述故事,并和小伙伴們合作表演講過的故事,扮演不同的角色。孩子們從不知不覺中漸漸學會了如何抓住故事的中心,知道了說故事的時候,怎樣開頭、發展和結尾,幼兒講故事的興趣就是在這樣的輕松愉快的氛圍里慢慢萌芽的。總之,幼兒傾聽是口語表達能力發展的基礎,讓幼兒多聽,就是為了發展幼兒的傾聽能力和區別周圍聲響的能力,從而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聽的過程中,同時也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要求幼兒認真聽、不打斷別人的話,這也是文明習慣的一種表現。
【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從良好的傾聽習慣開始】相關文章:
• 對幼兒英語教學的體驗
• 運用多媒體課件優化幼兒早期語言閱讀教學
• 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幼兒園語言活動中的作用
• 淺談如何更好的促進幼兒語言領域能力的發展
• 從關注文本到關注兒童
• 不同類型的早期閱讀教育活動在幼兒語言教育中的作用
• 肢體語言閱讀與幼兒閱讀能力的發展
• 培養幼兒語言能力是開發智力的重要途徑
• 語言敏感期(上)
• 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 在唱歌教學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 早期閱讀活動中的三種互動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