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眾所周知,環境作為幼兒的第三位老師,有著“隱形課程”之稱,而活動區作為幼兒活動和學習的一個重要場所,其環境創設的主體、創設的內容及活動區材料的投放等,皆都應圍繞幼兒為中心進行創設。本文主要通過活動區各區域的環境和活動區材料的投放這兩個方面分析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的現狀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相關的建議及引發的一些思考。
?P鍵詞 活動區 環境創設 活動區材料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1.075
活動區環境創設已成為幼兒園環境創設工作的一個重中之重,幼教工作者已深刻的意識到創設一個多層次、多彩、自由、開放、具有選擇性的環境,可以促進幼兒在與環境作用中得到發展,從而真正發揮活動區環境創設的教育功能。對于幼兒本身而言,活動區(益智區、建構區、美工區、閱讀區、表演區)是活動和學習的主要場所,所以活動區環境創設對幼兒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 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現狀分析
1.1 活動區各區域環境創設的內容
對于幼兒園活動區墻面環境創設的內容,首先,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其發展水平是不同的,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心理特征,結合個體差異性,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其次,活動區環境創設還應該結合幼兒園的課程,一是環境可以生成課程,即環境是課程的內容來源;二是通過課程創設環境,比如教師依據教學活動創設的主題墻。①最后,環境作為一種課程資源,能不能將環境轉化為課程,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可以把延伸活動放到活動區,讓幼兒對課程中所感興趣的事物進一步操作和感知,也可以把活動區墻面環境創設作為課程的前篇和導入。總而言之,活動區墻面環境創設與課程是相輔相成的,相互轉化的。
1.2 活動區環境創設的主體
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的主體大致分為三種:幼兒主體、教師主體、師幼共同合作。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參與活動區環境創設的主動性也逐步提高,活動區環境創設主體在小班一般都是以教師為主;中班仍會以教師為主,幼兒為輔;到了大班則會以幼兒為主,幼兒是環境創設的主人。
1.3 活動區材料的投放
幼兒園活動區環境的教育功能,一般是通過活動區投放的材料來實現的。換句話說,在合理使用活動區的情況下,活動區環境投放的材料種類越多、越豐富,幼兒的各項能力發展的就會越好。同時,這些材料的擺放應該是動態發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最關鍵的是,材料的投入要與年齡相適宜,既不可以太簡單、單調,也不可以過于復雜、奢華,而是要適合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材料本身作為一種媒介,恰當的使用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策略
以《幼兒園工作新規程》及《指南》中的指導思想來審視活動區環境創設,從四方面分析了目前活動區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2.1 活動區環境創設缺乏指向性
幼兒園活動區主要包括:益智區、建構區、美工區、閱讀區、表演區等,部分幼兒園對活動區的環境創設千篇一律,缺乏指向性,導致幼兒進入不同的區域,卻做著相同的活動。因此,要加強幼兒區域活動科學化,就要加強活動區墻面環境創設的合理性。針對這一問題,對各區域提出相應的對策:
(1)益智區。益智區是指通過所投放的材料,可以促進幼兒觀察、推理判斷、比較分析等能力發展的區域,②其活動區提供的材料應該是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學性的特點。材料是幼兒獲得發展的主要媒介和載體,科學的投放材料,可以充分挖掘材料的教育價值。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擺放恰當的器材,如某幼兒園中班的拼插玩具、形狀碰碰碰等,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力拼插各種各樣的花、飛碟、船等等。
(2)建構區。建構區是提供各種構造材料,擺放的材料都是高結構和低結構性的材料,一般擺放的都是大型積木和插塑玩具,這一區域具有開放性,給幼兒提供充足的空間和時間,利于幼兒進行搭建,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與想象力。
(3)美工區。美工區的環境創設尤其要突出藝術性,創設一種寬松自由的環境,有利于幼兒應用材料進行創作。美工區提供的材料要豐富多樣,幼兒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用不同的材料,創作同一類作品,欣賞不同材料帶來的美感。
(4)閱讀區。閱讀區是培養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區域。為了給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教師進行環境創設時,應該同幼兒進行商榷,這樣不僅提高了幼兒的主體性地位,也可以調動幼兒閱讀的興趣,還可以保證幼兒愛護閱讀區環境,保持安靜。
(5)表演區。表演區在環境創設方面,應該注重動態區和靜態區,動態區則需要結合表演內容的需要不斷進行調整和更新,比如區域內部的材料設置及投放;靜態區則無需進行調整,比如外觀的設計。
2.2 活動區環境創設缺乏適宜性
目前大部分幼兒園,忽視了活動區環境創設與幼兒年齡特征的適宜性,同一主題的墻面環境創設貫穿整個幼兒階段。那么針對提出的問題,提出建議:
眾所周知,幼兒心理發展的特征與年齡有著必然的聯系。第一,幼兒生理發展是心理發展的基礎。幼兒的大腦發育還不成熟,他們對外界事物的反應都是很簡單的認識。第二,幼兒的心理發展與自身的知識經驗有關,而時間是積累知識最好的途徑。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和周圍人的交往也在不斷頻繁,經驗不斷豐富,且獲得各種直接知識和間接知識,同時也掌握多種技能技巧。“孩子是腳,教育是鞋”,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存在著不同的心理差異,所以在活動區環境創設時,一定要考慮到幼兒年齡的適宜性。
2.3 活動區材料的統一化、形式化
(1)活動區材料的統一化。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能力水平不相同,同一年齡階段的不同幼兒其能力水平也不相同,但是大部分幼兒園在進行活動區材料投放時,僅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階段進行了區分,而忽視了個體的差異性。 (2)活動區材料的形式化。材料是幼兒園活動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進行學習的基本條件,也是幼兒活動和探索學習的主要載體,因此,材料的投放應該符合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也要遵循與相應區域對應的原則。部分幼兒園區域材料的投放出現形式化,教師為了“安全”,區域幾乎不怎么開放,只有進行檢查時,區域活動才會對幼兒進行開放,其余時間區域活動就是擺設。
針對以上出現的這兩種現象,首先,教師應該樹立一種科學的態度,為同一年齡段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投放適宜的材料,這樣有利于幼兒在自己水平上得到發展。其次,幼兒園之所以出現材料投放的形式化,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幼兒園班級人數過多,教師對幼兒進行高控,便于管理;第二,班級面積的有限性,活動區域有時候占用睡覺房(娃娃家、甜品屋、建構區等),教師為了省時省力,將其打包收拾起來。那么,針對這一現象,幼兒園應該加強管理,一方面要嚴格控制班級人數,使之完全按照規定的人數進行招生;另一方面,幼兒園領導應該進行不定期檢查,每個班是否做到區域活動的正常進行。
2.4 活動區環境創設缺乏園本化
近幾年,幼兒園提倡課程園本化,環境作為幼兒園的“隱形課程”,理應具有園本化特征。可是不難發現,大部分幼兒園幾乎沒有結合本園實際情況,導致活動區的環境??設缺乏園本化。所謂環境創設的園本化就是指環境創設時,應該以本園幼兒發展的特點、現狀、生長的環境及相關的課程資源進行創設。據調查在西安的部分園所有一些少數民族幼兒,由于民族的限制,他們的飲食與其他幼兒存在著差異性。因此幼兒園不論在課程方面,還是環境創設方面,都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些幼兒的現實情況,這樣就有利于幼兒園園本化發展,充分體現了一切皆以幼兒為中心。
3 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既是幼兒園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的工作,也是幼兒無形中受教育的一種方式。無論是幼兒園管理者還是幼教實踐者,對環境進行創設時,一定要以幼兒為中心,結合幼兒園的課程,創設科學合理的環境,確保幼兒有一個良好、科學、合理的活動和學習的環境。與此同時,對幼兒園環境進行創設時,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主動性和幼兒園的園本化特點。
注釋
李俐.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J].學前教育研究,2008(8):49-51.
② 董旭花,韓冰川等.小區域大學問――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與活動指導[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參考文獻
[1] 袁愛玲.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
[3] 周瓊.省級示范性幼兒園班級墻面環境創設的特點及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3] 黃俐.當前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4.4.
[4] 徐英.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路徑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5.8.
[5] 莊紅玲.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1.5.
【淺談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相關文章:
• 瓶瓶罐罐材料運用對中班幼兒創作能力發展的初探
• 幼兒園托班的環境創設
• 農村幼兒園環境創設之我見
•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性
• 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之我見
• 幼兒園軟環境創設中的色彩搭配
• 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的基本要求
• 從節水做起讓環境教育鮮活起來
• 幼兒園閱讀環境創設的個案調查
• 如何營造農村特色戶外區域環境
• 如何營造有利于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心理環境
• 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的原則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