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大饅頭》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根據教師的提問和圖片的順序記憶歌詞內容和順序,教師用對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大饅頭》,在猜測下面與教師對唱的是誰的過程中,感受快樂和挑戰,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大饅頭》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教師用對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大饅頭》。
2、根據教師的提問和圖片的順序記憶歌詞內容和順序。
3、在猜測下面與教師對唱的是誰的過程中,感受快樂和挑戰。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準備:
歌曲內容中的各種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 幼兒初步熟悉歌詞。
1、教出示底圖,讓幼兒理解問號和感太號的含義。
2、教師依次提出歌詞中有關饅頭的各個問題,幼兒回答,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擺放相應的小圖。
教師:那我來問問,大大的饅頭哪里來。
二、幼兒學唱歌曲《大饅頭》。
教師帶領幼兒跟隨音樂的節奏看圖念歌詞。在朗誦的過程中,教師注意指圖暗示幼兒記憶歌詞。
5、教師帶領幼兒玩猜答案的游戲,進一步記憶歌詞。
6、教師指圖,幼兒嘗試看圖跟隨音樂歌唱兩遍左右。
三、教師與幼兒進行對唱練習。
教師與不同小組的幼兒進行對唱游戲。教師唱問句,教師指向哪一組幼兒,拿一組幼兒就立即唱出答句。
四、幼兒找好朋友玩對唱游戲。
五、表演唱。
六、談話:愛惜糧食好寶寶。
反思:
首先,在第一大環節當中,當問到“你們知道饅頭是哪里來的嗎?”時,孩子們說是“從超市買的”、是“煮出來的”、還有一個孩子說是“用面粉做出來的”。當又問孩子“那面粉又是哪里來的?”,孩子也說是買來的。孩子們生活在城市,對小麥這一事物非常的陌生。孩子們對于面粉是怎樣的?如何變成的等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在課前鋪墊當中,我欠缺了相關知識經驗的鋪墊,因此,在這一環節的引導,變成教師的說教為主了。再下次的活動中,應該有讓孩子們親身感受面粉的特性這一課前準備。
其次,在這個活動的過程當中,教師能做到在教學方法、策略、環節、重難點的處理和把握上做到心中有數,將顯性的目標巧妙地通過游戲和表演內化為孩子發展的需要。教具“小圖片”的使用,也非常好的解決了教學的重點,對唱的教學方法也很好的突破了活動的難點,幼兒一直情緒飽滿的參與學習過程。
再次,孩子們通過歌曲《大饅頭》活動知道了糧食的來之不易,知道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孩子們都說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做到不挑食,不掉一粒飯、一點菜,做一個惜糧、愛糧的好孩子;通過活動孩子們都把愛惜糧食的種子深深地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靈。
小百科:饅頭,別稱“饃”“饃饃”“蒸饃”,中國傳統面食之一,傳說是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所發明,是一種用發酵的面蒸成的食品。饅頭以小麥面粉為主要原料,是中國人日常主食之一。
【幼兒園中班教案《大饅頭》含反思】相關文章:
下一篇:幼兒園中班教案《兒童律動操》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