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探秘小樹葉》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通過動手實驗,發現枯葉和綠葉的區別,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和總結能力,觀察樹葉的特征,簡單了解樹葉的外形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培養幼兒的團隊協作能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探秘小樹葉》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觀察樹葉的特征,簡單了解樹葉的外形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
2、通過動手實驗,發現枯葉和綠葉的區別,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和總結能力。
3、培養幼兒的團隊協作能力。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樹葉的外形結構,知道綠葉和枯葉的區別
難點: 了解樹葉各部分的作用
活動準備
1、枯葉和綠葉;
2、小碗六個、搟面杖六根、剪刀、膠水、磁帶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音樂引入
老師放出音樂《小樹葉》,讓小朋友自己找出今天的教學主題----小樹葉。老師可以通過提問:冬天到了,小樹葉發生了什么變化? 你知道它們是怎樣飄落下來的?讓幼兒分組表現樹葉飄落的樣子。(一名幼兒當樹干,展開雙臂,其他幼兒扶著他的手當樹葉,老師說,秋風來了,“樹葉”便從站著的姿勢變成蹲下的姿勢) 全班一起表演歌曲《小樹葉》。
二、運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幼兒直觀、形象地了解樹葉的外形結構及每部分的作用。
1、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樹葉的外形結構。師:葉寶寶是由哪幾部分組成?教師演示樹葉外形結構的課件,使幼兒知道大多數樹葉是由葉柄、葉片、葉脈組成。 2、幼兒討論,初步了解樹葉每部分的作用。老師:葉寶寶是由葉柄、葉片、葉脈組成的,那他們對葉寶寶來說都有什么用呢?(幼兒討論)教師演示樹葉每部分作用的課件,向幼兒分別講解葉柄、葉片、葉脈的作用。
三、將幼兒分成六組,通過動手實驗發現綠葉和枯葉的區別,培養幼兒的求知欲 1、教師出示一片枯葉和一片綠葉。提問:這兩片樹葉有什么不一樣呢?(引導幼兒使用各種工具從顏色、形狀、有無汁水等方面發現區別)小結:使幼兒明白枯葉與綠葉的根本區別:枯葉呈黃色,褐色,黑色,易碎、沒有葉汁;綠葉呈綠色,不易碎,有葉汁。
四、活動延伸
帶幼兒一起到戶外搜集落葉,分組做葉子粘貼畫,張貼在展示角。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我選擇的是孩子們最常見的也是孩子們感興趣的鄉土材料——樹葉。從整個活動來看,內容豐富有趣,既有音樂元素,又有動手操作;既利用了多媒體,也使用了實物對照,使孩子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在團隊協作的前提下,通過自己觀察和發現的方式,表現出了他們對樹葉的認識,有肢體語言、有實驗總結,有語言描述等等,動手操作的小實驗更讓孩子們興奮不已,我為他們提供的各種材料,旨在發揮他們最大的自主性,讓孩子們自己去探索并發現知識,積累經驗。但由于分組的關系,導致個別內向的孩子參與度不夠,下次會多關注這些孩子。
小百科:樹葉是樹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葉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感。
【幼兒園大班教案《探秘小樹葉》含反思】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