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背景:
小班的孩子已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對圖形的辨別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對圖形的拼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缺憾。因此,我設計了“圖形變變變”的活動。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動畫情景,讓孩子在游戲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進一步豐富幾何體的簡單知識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同時讓孩子在認識和熟悉一些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通過動畫游戲“變魔術”,感受各種圖形的不同組合、拼貼等,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發散性思維的能力。整個活動讓孩子們通過主動探索、動手操作、自身實踐來加深對圖形的認識,學會拼貼各種物體,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表現能力。
二、活動目標:
1.運用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拼貼出多種物體,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2.樂意參與拼貼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電腦、電視機、視頻展示臺。
2.操作材料、漿糊、油畫棒。
四、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介紹三個圖形。
1.師:今天很多圖形寶寶來我們小四班做客,猜猜是哪些圖形寶寶?
2.點擊課件畫面一:圓形。
(1)師:是什么圖形寶寶?
(2)圓形(課件):你們好!我是圓形寶寶,你們知道平時有哪些東西像我呀?
(3)圓形寶寶(課件):哇!你們真聰明,想出了那么多圓形的東西。今天,我還帶了一位好朋友,想知道它是誰嗎?
3.點擊課件畫面二:長方形。
(1)長方形(課件):Hello!是我,長方形寶寶,你們知道哪些東西和我一樣呀?
(2)長方形:回答的真棒!你們趕快拍拍手歡迎最后一位圖形寶寶吧!
4.點擊課件畫面三:三角形。
(1)三角形(課件):大家好!我是三角形寶寶,你們也趕快幫我找找好朋友吧!
師:那你們說說看三角形像什么呢?
(2)三角形(課件):謝謝,謝謝你們,幫我找了那么多的好朋友。
師:三角形寶寶對我們說謝謝,我們要說什么啊?不用謝!
(評析: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動畫情景,運用擬人化的圖形充分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同時也引出了一系列的提問,讓孩子聯系實際生活,在看看、想想、說說中豐富孩子對圖形的認識。)
(二)觀看課件,了解圖形組合方法。
師:圖形寶寶本領很大的,要為我們表演魔術呢,我們來看看它們變成了什么。
1.點擊課件畫面四。
(1)師:變成了什么?這列火車是由哪些圖形寶寶組成的?數一數,長方形有幾個?圓形有幾個?
(2)小結:4個長方形做火車的4節車廂,8個圓形做火車的輪子。
2.點擊課件畫面五。
(1)師:圖形寶寶又變魔術,是什么圖形寶寶組成的?
(2)小結:長方形做金魚的身體,圓形做金魚的眼睛,三角形做金魚的尾巴。還有一些三角形做水草。
3.點擊課件畫面六。
(1)師:又變成什么了?有哪些圖形寶寶?樹由什么圖形組成?房子呢?太陽呢?
(2)師與幼兒共同小結。
(評析:利用信息技術,通過變魔術的游戲,讓孩子們對各種圖形的不同組合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時通過引導分析動畫中物體的組合方式,逐步學會運用圓形、三角形、長方形三種圖形組合、拼貼多種物體,層層化解重難點,讓孩子根據已有經驗拓展想象空間,為下一環節的操作做好鋪墊。)
(三)幼兒操作。
1.師:圖形寶寶會變這么多,這兒也有很多的圖形,想不想變一變?先想一想自己拼什么,然后把圖形寶寶放在紙上拼一拼、擺一擺,等全部擺好后再抹漿糊,貼成漂亮的畫。
2.幼兒操作,鼓勵幼兒拼出與范畫不同的圖案,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活動。
(評析:在輕松的氛圍中,引導孩子們運用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拼貼出多種物體,充分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活動評價。
利用視頻展示臺,展示孩子的作品。
(評析:利用視頻展示臺,直觀地展示孩子們的作品,讓孩子們在講述的過程中,欣賞各種圖形拼貼而成的畫,充分調動了幼兒積極性,體驗拼貼的樂趣,同時更能激發孩子們對拼貼活動的興趣。)
五、活動反思:
本活動利用信息技術,打破了傳統教學中老師教、孩子學的模式,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讓孩子置身于動畫的情景中。通過與動畫圖形的對話,聯系自身生活實際,認知熟悉圓形、三角形、長方形三種圖形;通過動畫“變魔術”游戲,初步感受了各種圖形的不同組合,再通過引導分析動畫中物體的組合方式,逐步學會運用圓形、三角形、長方形三種圖形組合、拼貼多種物體,層層化解重難點,目標達成度高。
整個活動過程充分體現了新型的師幼關系,利用信息技術,幼兒始終處于積極、主動、愉快的狀態。孩子們在觀察、交流、討論、操作中獲得了一系列的信息反饋,整個過程氣氛活躍,孩子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人。
【小班綜合活動教案:圖形寶寶變變變】相關文章:
上一篇:托班綜合活動:長長的朋友
下一篇:小班綜合活動教案:蝸牛寶寶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