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于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二、活動準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歌曲: 大鼓和小鼓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及圖標四張。
三、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嘗嘗中感受聲音,激發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興趣。
四、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
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出聲音
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里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
這里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四)、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于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二、活動準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大鼓和小鼓圖片各一
3.每人一個空飲料瓶,小盆5個,豆子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
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早上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1.(PPT娃娃笑聲)你們聽聽這是什么聲音?是誰的笑聲啊?
2.天亮了,聽聽媽媽會叫哪個小動物來叫醒寶寶?(PPT大公雞叫)還有哪個小動物也會叫的啊?
3.你聽聽,寶寶現在在干什么?(PPT水的聲音)
4.(PPT馬路上)你看,寶寶乘著爸爸的車要上幼兒園了,這個車在馬路上是會發出什么聲音的啊?馬路上除了這個聲音之外,還有什么東西也會發出聲音的?(摩托車,自行車)
小結:馬路上的聲音還有好多好多,我們以后可以慢慢去聽哦。
(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到了幼兒園看到老師要說什么啊?(老師早)聽聽這是男孩在說還是女孩在說。
2.到了幼兒園問過早之后呀,老師要和小朋友做游戲了,你看房老師今天要請你們玩什么?(瓶子)
3.看看,這個瓶子有聲音嗎?(沒有)你有什么辦法讓它發出聲音嗎?
4.如果我們在瓶子里放點東西會有聲音嗎?瞧,這是什么啊?(豆子) 豆子放在瓶子里面會有聲音嗎?
5.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都有聲音了是吧,房老師讓我們的瓶子寶寶學這兩樣東西。看看,這是什么?出示大鼓和小鼓的圖片
6.現在我們的瓶子寶寶就學大鼓和小鼓的聲音:
大鼓--我是一只大鼓,我的聲音很大,咚咚咚咚咚。
小鼓--我是一只小鼓,我的聲音很小,咚咚咚咚咚。
7.哦,大鼓的聲音是怎么發出來的啊?小鼓呢?(大鼓力氣用的大,小鼓力氣用的小)
8. 剛才我們知道了力氣用的大一點會發出大鼓的聲音,力氣用的小一點會發出小鼓的聲音。接下來我們再來做個小實驗再來看一看什么樣的情況下聲音會有大有小。(教師操作一個瓶子裝幾顆豆子,另個瓶子裝多點豆子。搖一搖讓幼兒聽聽哪個聲音大)
小結: 原來豆子放的要多一些,不能滿,力氣要大一些就是大鼓的聲音了。
(三)、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教師彈奏歌曲大鼓小鼓,幼兒搖晃瓶子為歌曲配樂。
(四)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我們平時還聽到過許多好聽的聲音。我們一起到教室外面找一找,好嗎?
【幼兒園小班綜合教案:好聽的聲音】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小班綜合教案:甜蜜糖果屋
下一篇:幼兒園小班綜合教案:咚咚咚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