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調味品(醬油、味精)、兒童面條、奶粉伴侶、兒童餅干……隨著市場的細化和多元化,所謂兒童專用食品似乎為家長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花費在“兒童專用”食品上的費用卻遠遠高于普通成人食品。一般來說,“安全”和“營養”是這類產品最大的賣點,但是,為了這些賣點而多出來的花費真的值得嗎?
兒童食品為吸引孩子“增甜”
據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臧全宜介紹,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我國目前還沒有出臺針對3歲以上兒童食品的相關標準。0—3歲嬰幼兒奶粉和輔食的相關食品標準是有明確規定和依據的,而3歲以上的食品生產和包裝標簽標準是以成人食品相關標準為依據的,并沒有細分到各年齡段,所以商家生產的“兒童食品”是按照營銷需要自行在標準范圍內進行的宣傳。
食品工程博士云無心介紹,對于任何食品,風味口感都至關重要。絕大多數小孩子,不會因為“營養好”而去喜歡那些食品。兒童食品在外觀、風味、口感上吸引小孩子才是成功的關鍵。而很多情況下,風味、口感的提高,都要以增加“不健康”的成分為代價。比如說,增加甜味是吸引孩子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手段;酥脆是孩子們喜歡的口感。二者的獲得,基本上是通過增加糖和脂肪來實現的。
云無心認為,大多數“兒童食品”都是營銷噱頭,除了讓家長們通過多花錢而獲得關愛孩子的心理滿足,營養上的價值微乎其微。甚至為了獲得吸引孩子們的風味和口感,營養組成方面可能還不如普通食品。家長們不要被眼花繚亂的營銷宣傳迷了眼,認真地看看營養標簽和成分表,了解一下它的不同之處,就不難判斷出賣高價的商品是否名副其實。
學會辨識營養標簽和成分表
臧全宜表示,不排除有些兒童食品是商家用心按照兒童身體成長需要設計生產的,但按我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所指的“特殊人群”,除3歲以下嬰幼兒,還有學齡前兒童和青少年等年齡段的劃分,不同階段身體生長發育和營養所需并不相同,所以家長在選購時很難辨別這些食品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希望相關部門盡快出臺針對不同年齡兒童的食品標準,以規范商家的行為并使消費者有據可依。
基于兒童食品的重要賣點在于“安全”和“營養”上。對此,國家食藥總局保健食品審評專家李可基認為,食品中的添加成分,有的是強化營養,有的是改善功能,有的則是提高風味口感。每一種成分的使用都有國家標準為規范。所謂標準,就是按照它的方式來使用,會獲得特定的功能,但是不會帶來健康風險。在標準的制定中,已經考慮了兒童、老人、孕產婦等等特定^群。如果沒有特別說明,就意味著按照該標準使用,對這些人群也不會產生健康風險。
另外,很多兒童食品宣傳有機、純天然等,但同樣來源和加工工藝的成人食品價格往往要低很多。
【“兒童專用”食品多為忽悠】相關文章:
上一篇:如何給寶寶正確吃零食?
下一篇:夏天寶寶吃什么對身體好?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