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幼兒在參與環境創作中,培養初步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和情趣。通過組織幼兒參與裝飾過程提高其多種能力外,還應深入挖掘,充分利用環境的審美教育價值,對幼兒進行美育。如布置“新年樹”時,幼兒紛紛制作了雪花、小動物、糖果、鞭炮等。在貼到墻上時,教師提醒注意顏色的搭配、高低疏密變化。頓時,一棵造形優美、色彩艷麗的新年樹躍入小朋友和老師的眼睛。
但是,有些教師可能會認為孩子能力差,制作的作品不夠美。如何做到環境既有幼兒參與,又達到藝術美呢?有三種方法供參考:一是對幼兒作品進行藝術的再加工,如把幼兒剪好的窗花塑封,掛在墻上成了晶瑩吊飾;有的幼兒作品粗拙,把它作為環境不夠美觀,我們可以把它放進孩子自己的作品袋中,培養孩子愛惜自己的勞動成果的好習慣。這與培養美育沒有沖突。也可由教師教幼兒對作品進行外形上的再次加工,增加美感,這樣也可以增加幼兒的自信心;二是教師巧妙地將自己的作品與幼兒的作品結合,達到最佳的藝術效果;三是教師把高難的藝術創作方法,簡化成淺顯的幼兒可接受的簡單方法教給他們。
(上海 崇明縣橫沙中心幼兒園黃志賢)
【幼兒園藝術環境創設初探】相關文章:
• 如何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 家園共育,共創教育新環境
• 淺析幼兒園環境創設
• 淺談師生互動的幼兒園環境創設
•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
• 走出自制區域材料的“誤區”
• 談談幼兒園生態環境教育
• 幼兒園室內環境創設研究
• 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
• 東營市實驗幼兒園重視心理環境創設
• 為孩子營造寬松、民主的家庭氛圍
• 幼兒園數學環境創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