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買書去》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復習8、9、10的組成方式和加減法,認識常用的貨幣及基本的貨幣單位、并初步了解角、元之間的換算關系,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買書去》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認識常用的貨幣及基本的貨幣單位、并初步了解角、元之間的換算關系。
2、復習8、9、10的組成方式和加減法。
3、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人民幣,體會買書活動的樂趣。
難點:通過活動開展,進一步加深對8、9、10組成的理解。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書(書的封面、顏色、大小、厚薄、新舊等都不同),教師事先給書定價(10以內的整數)。
2、人民幣若干。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二、認一認,換一換。
(一)引言過渡:
1、小朋友們,有個小書店快開張了,你們想到書店買書嗎?
2、需要準備什么才能買到書呢?
(二)認識人民幣
1、把準備好的封包發到幼兒手中
2、認識幼兒常見的幾種基本貨幣(紙幣):1角、2角、5角、1 元、2元、5元、10元。
3、認識硬幣:1角、5角、1元。
4、介紹認識大面值人民幣:20元、50元、100元。
(三)了解元與角之間的換算關系
1元=10角(板書)
(四)、換一換,并完成教材第60頁“連線”。
三、買書游戲
(一)把幼兒分為兩組(賣書組4人,買書組若干人)。
(二)在老師指導下開始買書游戲。(在活動中教師播放愉悅的輕音樂,幼兒伴著音樂進行活動)
(三)匯報。
1、教師:好了,游戲開心嗎?買到書了嗎?買書用了多少錢呀?
2、鞏固對元、角換算的認識以及數字8、9、10的組成方式的理解。
四、總結并提示課題。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覺得以下這些地方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
一、創設生活性和趣味性活動情境。
使幼兒在愉悅的情境中學習,充分利用身邊的一切教學資源,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讓幼兒親身參與小書店買賣書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的情感投入。
二、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讓幼兒在課堂中充分動口動手。
游戲是孩子的基本活動,在課堂活動中以游戲形式 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讓幼兒在游戲中寓教于樂中獲悉知識。在這節課中,我讓幼兒參與買、賣書活動,既滿足了幼兒好動的特點,也讓孩子在游戲中體會了學習的快樂。使孩子在整節課中,保持深厚的學習興趣,興趣盎然。
三、適當運用學具,提高活動效率。
眾所周知,再好的魔術師,沒有道具就不可能表演出精彩的魔術,教師如能在教學實踐中,制作教具,利用教具就會使課堂上錦上添花。在這節課中,我準備了精美魔術盒、連環畫和嶄新的人民幣作為活動的載體,吸引幼兒的集中注意力,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四、魔術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上課之初,我就以富有誘惑性的百變魔術來激發的幼兒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教學活動奠定了基礎。
五、重視了對幼兒的表揚和激勵。
表揚和激勵是孩子成長的加油站,希望得到別人的表揚是每個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在這個活動中,我善于捕捉孩子們身上的亮點,對他們進行表揚和激勱。如有的孩子在買賣書環節中,我就表揚和激勵了幼兒,給幼兒成功之處給予肯定。實踐證明:表揚和激勵是我們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當然,在這節課中,我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和改進,如在教學中,自己運用的教學手段還是比較保守和陳舊的,沒有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技術的運用;我個人的教態、語言、組織能力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要使一節課成功需要不斷地嘗試和探索,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老師、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小百科:貨幣是購買貨物、保存財富的媒介,是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于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
【幼兒園大班教案《買書去》含反思】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大班教案《算式接龍》含反思
下一篇:幼兒園大班教案《破譯密碼》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