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稱:散文詩《落葉》
設計意圖
秋天是多彩的季節。我帶著孩子們與“秋天”親密接觸,把大自然的“痕跡”帶進活動室,真是無比愜意又富有教育價值。散文詩《落葉》是主題活動《秋葉飄飄》中的一個語言活動。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秋天樹葉飄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聯想,顯得具體而又形象。《落葉》這首散文詩文雖短小,卻充滿趣味,又不乏優美的意境,動態感很強。一篇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而且可以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通過欣賞教學,可以讓幼兒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奧妙。詩中語句簡短而有重復,也是仿編的好教材,于是我設計了以下活動為幼兒創造一個以看、聽、說為主體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在環境中產生對語言的興趣,調動幼兒想說、愛說、愿說的欲望,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言。
活動目標
1. 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描寫的秋天落葉飄飄的優美意境,想象落葉與小動物之間和諧共處的溫馨畫面。
2. 理解散文詩的內容,了解散文詩的句式結構,展開想象進行仿編。
活動準備
歌曲《小樹葉》伴奏、《落葉》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討論引出主題。
1.欣賞秋季樹林樹葉飄落的視頻(配音樂)。
2.提問:這些美麗的樹葉都會飄落到哪些地方呢?幼兒猜想各種小樹葉可能飄落的地方。
建議老師在活動前帶孩子們去戶外找落葉,并通過帶幼兒觀看優美的落葉視頻,幫助孩子們回憶經驗,引發孩子們對落葉飄向哪里感興趣。再通過討論小樹葉飄落的地方,激發幼兒的想象,引出主題,同時為最后仿編做鋪墊。
二、欣賞理解散文的內容。
1.完整欣賞散文詩一遍,初步了解散文詩內容。
聽一聽這首散文詩里的樹葉落在了哪里?誰看見了,會做些什么?
2. 借助畫面完整欣賞散文詩第二遍,理解散文詩一些難點的字詞和內容。
提問:樹葉落在哪里?誰看見了樹葉飄落?他又做了個什么動作?把它當成了什么?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在黑板上出示圖譜,并和幼兒逐句理解字詞與內容)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子看見了,頂在頭上,把樹葉當作房子。
提問:“頂”是什么意思?教師拿出一張紙讓個別幼兒學做“頂”的動作。
小蟲子有了樹葉做房子,它會說什么?
教師朗誦詩句,幼兒嘗試做一做小蟲子的動作與表情。
◆樹葉落在樹下,小螞蟻看見了,躺在上面,把樹葉當做搖籃。
提問:你有沒有躺過搖籃?躺在搖籃上是什么感覺?
小螞蟻躺在搖籃上,風輕輕地吹,你猜,小螞蟻會做怎樣的夢?
◆樹葉落在水里,小魚兒看見了,鉆在下面,把樹葉當做雨傘。
提問:小魚兒看見了是怎么做的?為什么小魚兒要把樹葉當做雨傘?
小魚兒有了樹葉雨傘,是什么樣的心情,他們會對樹葉說什么?
◆樹葉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到了,說“來信了,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了”
提問:催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小燕子說樹葉是信?
3.欣賞散文詩第三遍,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并有意記憶一些詩句。
提問:你最喜歡哪一句?
4. 請幼兒集體嘗試跟著配樂朗誦散文詩一遍。
第一次傾聽主要讓幼兒初步了解散文詩中小動物與落葉之間發生的有趣事情,感受散文詩的童趣。第二遍逐句理解詩句,關注詩句的詞匯、情節及運用與表現。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做出動物的動作、與樹葉互動時候的表情,說出自己創造想象的內容,從而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第三遍關注的是幼兒對散文的感受,并建議幼兒有意記憶一些詩句,然后嘗試集體朗誦,加深對散文詩語言美、韻律美的表現和體驗。
幼兒集體朗誦時,鼓勵幼兒多形態表現秋葉姿態、小動物姿態的機會,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三、了解句式結構。
完整呈現圖片,幫助幼兒梳理散文詩的句式結構與寫作特點。
1. 請幼兒嘗試仿編詩歌。
提問:樹葉還會落到哪里?誰會看見,當做什么?
2.集體一起朗誦仿編與原作的散文詩。
通過圖片讓幼兒感受到作品的結構特點與表現手法,為創編做好鋪墊。然后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感受用文學的語言、散文的句式結構進行嘗試表達。在創編過程中,有兩個元素的創造想象即可。最后,師幼共同朗誦,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到文學創作的樂趣。
附:散文詩《落葉》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的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子看見了,頂在頭上,把樹葉當作房子;
樹葉落在樹下,小螞蟻看見了,躺在上面,把樹葉當作搖籃;
樹葉落在水里,小魚兒看見了,鉆在下面,把樹葉當作雨傘;
樹葉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說:“來信了,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了!”
【散文詩《落葉》教案】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語言教案《小朋友愛清潔》
下一篇:中班語言《云彩和風兒》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