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幼兒園的環境中,不僅需要充分發揮環境的“激趣”、“導疑”和“求索”功能,更需要以兒童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創造一個基于兒童立場的互動環境,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來促進兒童的學習和游戲。作為一種環境中的“隱性課程”,應該以兒童的視角為基礎,讓幼兒親身參與,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和所想,從而形成一個能夠主動認知、動手操作和真正喜歡的生活環境。
一、在幼兒園主題墻的構建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橫向展開而深度不足
陳鶴琴先生說:“兒童所接觸的,能給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質。”因此,主題墻是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開展游戲教學的有效載體。目前,主題墻的構建通常采用橫向展開的方式,注重呈現與活動主題相關的多個維度,但對于幼兒在主題活動中所面臨的真實問題,卻鮮有關注。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主題墻對幼兒實施有意義的教學是一個值得探究和實踐的課題。許多主題墻并非以幼兒成長為出發點,而是以裝飾的整潔、有序、美觀為主要表現形式,追求外在的形式,注重色彩的鮮艷和美觀明朗,使主題墻變得美麗動人,但卻忽視了墻飾的隱性教育價值和顯性教育作用。
(二)縱向創造性不夠
幼兒對這些墻飾的興趣并不太高。盡管幼兒們會對環境的美麗、整潔和素雅感到贊嘆,但若缺乏幼兒親身參與的場所,其所帶來的教育價值將會大打折扣。所以幼兒園應創設一個能引起幼兒興趣并與自己的活動相結合的情境——“自主墻”.“自主墻”是一種有秩序的墻壁裝飾方式,它可以引導和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墻飾設置存在許多缺陷,尤其是在考慮難度和復雜性方面存在不足;永久不變的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久消失。
(三)形式簡單、互動不足
在以往的主題墻創設中,主要采用填充幼兒活動照片和手工作品的方式來營造氛圍和氛圍。此外,絕大多數幼兒手工作品和教師手工作品均未經過任何形式的修飾或加工,也未遵循一定的活動邏輯進行呈現。因此,主題墻創設過程往往缺少對幼兒情感體驗的引導,而更多地體現出成人的預設性或強制性。可以觀察到,主題墻的構建方式主要依賴于單一作品的黏貼,而缺乏以兒童為視角的設計。另外,主題墻內還缺少對幼兒情緒感知能力培養的材料。
二、制定以兒童為中心的主題墻創設策略,以回歸其立場
意大利著名教育專家說過幼兒園墻面作為一種空間語言與視覺符號,對孩子們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但由于受傳統建筑形式和設計觀念等因素的制約,當前幼兒園墻面的布置存在諸多問題。如何將環境這一潛在因素挖掘出來,使其發揮更大作用呢?因此,我主張在構建主題墻時,應當遵循以下幾個準則:
(一)在主題的引領下,呈現一個令人驚嘆的瞬間
將班級的主題教學活動的運行方向與主題墻飾的創設緊密結合,以幼兒在主題探究中所獲得的階段性成果、遇到的困惑以及教師和家長提供的相關內容支持等為主體,構建主題墻飾。主題墻回歸兒童立場時,應當以兒童視角為出發點,創作出符合幼兒自身需求的內容。主題墻設計應該符合幼兒認知發展特點,關注每個孩子的個性差異。對于幼兒而言,主題墻并非僅僅是展示主題活動的全部內容,而是根據他們的興趣點,呈現出那些令他們難以忘懷的“哇時刻”或令人驚嘆的瞬間。
在大班主題活動“我們的果樹朋友”中,主題墻的設計不再呈現果樹的分塊知識,而是以幼兒的經驗為出發點,緊隨幼兒的興趣,探索“幼兒園的果樹在哪里”、“探秘果樹”和“拯救果樹大行動”等一系列令幼兒難以忘懷的精彩瞬間。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環境,并結合生活實際,用繪畫的手段來描繪現實世界中的各種事物,以此引發幼兒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果樹現象的思考。幼兒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可以運用圖畫、符號等多種表征方式,并以思維導圖、日記畫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和問題,展現出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二)以問題為中心,注重內核的深度和廣度
兒童立場的主題墻應當涵蓋三個方面:首先是探究兒童問題的本質,其次是揭示兒童探索的方式,第三是引導幼兒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主題環境的創設,最后則是將教師從動手者轉變為觀察者、傾聽者和支持者。加強對幼兒興趣點的關注,細致觀察孩子的需求,激發他們主動創造主題環境的熱情,傾聽幼兒的內心想法和想法,為孩子提供恰當的支持。要把主題墻布置成一個開放而自由的空間,并能與周圍建筑相呼應。在整個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引導他們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和經驗,為自己的墻面環創增添獨特的裝飾元素。
隨著“勤勞的六幼人”主題活動的深入推進,幼兒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晚上是否需要保安爺爺的工作?”“幼兒園里有哪些玩具可以用來做游戲?”“食堂的阿姨們是怎么工作的?他們是怎么分工合作的?”“花匠爺爺每天是怎樣做的?”“花木工爺爺每天是幾點上班的呢?為什么要把花搬進搬出?”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鼓勵幼兒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記錄下來,以便更好地促進他們的學習和發展。
(三)注重幼兒的發展,呈現出多樣化的形式
主題墻的構建以幼兒為主體,內容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化特征,展現了幼兒學習和發展的歷程。通過主題墻可以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探索活動和合作交流,促進幼兒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為幼兒的年齡特征、學習方式和發展水平的差異,主題墻創設策略也會因之產生差異。
在“春天”主題活動中,教師將幼兒所搜集到的春天紀念品展示在主題墻上,以供幼兒通過觀察、觸摸、嗅聞等方式,引發他們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從而形成對春天的感性認知。
中班階段,幼兒的表征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他們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導,逐漸增強了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并且表現出了使用圖畫和符號來表達自己想法的傾向。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中班大環境的有利時機,引導幼兒將表象進行整合并加以運用。教師可鼓勵幼兒運用簡單的符號或圖畫,以表達其思想,并記錄其主題墻的內容。
大班幼兒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發展階段時,他們具備自主表達的能力,可以通過圖畫或符號捕捉事物的特征,并進行初步的分類和整合,因此,大班的兒童海報中常常出現大量的圖表、符號和文字。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運用思維導圖對不同內容的海報進行組織與呈現,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海報內容。在“果樹”主題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運用思維導圖深入探究主題活動的發展脈絡,以便更好地呈現活動的全貌。
三、為了增強互動性,應當適當運用留白技巧
運用留白技巧,彰顯互動性,根據主題內容巧妙設計問題后,巧妙運用“留白”手法,讓幼兒以繪畫或文字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方法,從而豐富版面。
通過巧妙的墻面設計,為師幼創造了一個互動的環境,為每一位教師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相互提高、資源共享的平臺。這處地方不僅是幼兒園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更是幼兒相互學習、相互促進、整體聯動的絕佳之地。我們在教學中嘗試將班級“主題墻”作為一種活動方式來實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課程進行到某一特定階段時,可以對某一特定板塊進行布置,而無需一次性上墻,這就是班級“主題墻。在不同年級和年齡段上有不同的設計理念與特色。在同一年級的幼兒中,相互交流、觀察、學習和評估是一種可行的學習方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想法,只要在墻上貼上他們的名字或照片,就能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認可。讓幼兒、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心聲在這個聯動的整體中得以傳遞,讓“墻壁”在言語中發揮其真正的功能。
在幼兒園生活中,幼兒園主題墻的創設是一道充滿多樣性和豐富性的風景線,通過以兒童為中心的主題墻設計,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動性,同時也能夠激發幼兒對主題內容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增加幼兒的知識儲備庫,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良好形成和發展。
【回歸兒童立場的主題墻創設探索與實踐】相關文章:
下一篇:返回列表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