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幼兒期是兒童學習第二語言的黃金階段,在這個階段如若注重語感的培養,將對孩子學習第二語言的興趣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語感對于語言學習者的重要性正如詩感之于詩人、樂感之于作曲家一樣,對促進英語學習聽、說、讀、寫基本技巧的提高和發展,起神奇的推動作用。沒有良好的語感,任何一種語言都是難以學會、學好、學精,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語感 英語語感 語感培養
語感是什么?“語感是語言使用者在語言的習得和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對言語理解、言語生成的綜合全面的直覺能力,它的形成和結果以及運用的過程是無意識的。這里的無意識并不排斥意識活動,而是它的過程和結果難以用言語表達。”作為語言感受能力,它是一個逐漸形成、增長的過程,它不一定是具體的知識、技能的掌握,但經常的語言接觸、交流、使用,語言感受能力會在此過程中漸漸培養起來。
英語語感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感覺,它包括人們對英語的語音感受、語意感受、語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們對英語語言法則或語言組織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是經過反復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經驗和體會。語感來自于語言實踐,又指導語言實踐,正如球類運動員要打好球必須熟悉球性,游泳運動員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樂的人要有良好的樂感一樣,要學好用好英語,就應該具備良好的語感。人們在語言運用中有時感到看起來順眼,聽起來順耳,說起來順口,但又說不清其原因,這實際上就是語感在起作用。不同個體由于語言感覺能力和語言實踐量的不同而存在著差異,比如女孩子普遍比男孩子有較強的語感,這是語感的敏度有差異;大班孩子又比小班孩子對英語的感知能力強,這是因為實踐和練習的機會不等,語感的深度和廣度就不同。因此有些人就能從別人的語音、語調、說話時的表情和動作等準確把握別人要表達的超出文字本身的含義。
傳統的幼兒英語教學,一般立足于幼兒掌握了多少的英語單詞、會幾句英語對話。即使在幼兒園英語熱的今天,這種以傳授英語知識為主要目的的園所仍然不在少數。姑且不論這些幼兒園進行英語教育的目的為何,單從孩子們各式各樣的英語發音來看,這種現狀就足以令人擔憂。幼兒學習外語有其獨特的優勢:(1)具備用母語表達的初步能力,存在有意識求學好學的雛形,對接受外界新事物有敏捷而易學的本能;(2)頭腦的知識面單純,如同一張白紙,對接受外界新事物具有準確而恰當反映的本能。他們不象成人那樣先是研究書寫符號、語法結構、讀音規則,然后才練就閱讀、翻譯、寫作,最后練聽和說這樣一種強制性的語言學習途徑;只要有www.chinajiaoan.cn肥沃的語言土壤,他們就能自然而然地習得。其實英語學習,同世界上任何一門語言一樣,就是一個不斷重復刺激,實踐糾正,加強鞏固,最終達到應用的過程。中外的許多語言學家用大量的實踐證明:通往所有語言的大門,最佳的捷徑無外乎語感的培養。雖然語感隨著語言實踐的積累必然會產生,但教師如若認識到語感的存在和它的積極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必將會加速學生語感的早日形成和優化。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英語語感呢?
一、教師的語言教學促使幼兒語感的形成
(一)語音訓練,滲透語感
剛開始接觸英語學習,很多幼兒發音不準,吞音現象比較嚴重,尤其是T、D、P、B、K和G這幾個清濁輔音的發音。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幼兒的舌頭還不夠靈活所致。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實踐,筆者總結出一個行之有效的“舌頭訓練”法。即將上述這些輔音按一定的節奏型排列,進行發音練習。以T為例:
T T T T
TT TT TT T
TTT TTT TTT Txugu12
TTTT TTTT TTTT T
TTTTTTT TTTTTTT TTTTTTT T
老師和孩子在進行操練時,可以邊示范邊均勻的打著拍子,讓學生模仿跟著拍子練習發音。學生的練習速度由教師掌握,拍子打的快,學生讀的快,拍子打的慢,學生就讀的慢。
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組織形式多樣的語音訓練材料,如:繞口令、順口溜、兒歌、歌曲等,采取多種語音訓練形式激發學生的模仿欲望,保證學生的語音學習熱情。例如將rat/ cat/sad/fat/glad 這幾個單音訓練詞,組合成The rat has a cat .The cat is sad .The rat is fat .The cat is glad.這樣的句子。教師正確地范讀,讓孩子感受詞、句在語流中的重音,音的省略和同化、連讀、不完全爆破和語調等種語音的變化,為培養聽、說等語言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把發音訓練體放在語流中進行,幼兒不僅學會簡單的單詞、句子,對英語建立初步印象,同時也學會了自然優美的語音語調。幼兒樂于把這些朗朗上口的繞口令和游戲相結合,邊玩邊誦讀,在無意識中反復操作語音,提高了說話能力。
(二)詞句教學,深化語感
泰戈爾說:教師的語言是表現情緒與情感的語言。通過教師生動的引入,富有情感的范讀,創造一種情境,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利用語言的變化,把喜怒哀樂直接傳遞給孩子,引起相應的情感體驗。比如教學How do you do? 除了要求讀起來連貫,流暢并用降調外,還應加入自己的感受,要表現出與他人第一次見面時的喜悅與興奮之情。
二、教師的非語言教學能輔助幼兒語感的形成
非語言在語言教學中起輔導作用。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克特W巴克認為,非 語言交流有時能夠表達言語難以表達的情感和態度。它具有三種功能:(1)補償功能:面部表情、手勢姿態能添加闡明語言的含義;(2)強調功能:對于言語信息中心的特別之處有意停頓一下,給孩子以品位和理解的機會;(3)代替功能: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在某些特定情況下,非語言行為可單獨傳遞信息,如搖頭、點頭等等。xugu20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的教學原則,以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性和母語對英語教學的負遷移。當給出一些詞和句時,教師盡量不用母語為中介進行翻譯,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去猜測、理解。對于純粹的詞句學習,學前期的兒童是很難以理解和把握的。而這時教師所給出的非語言就能給學生的理解以鋪墊,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詞、句的目的,又能增強語言實踐的量,提高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有助于學生英語思維習慣的養成。
三、創設優質的“聽說”環境,增強語感
語感的培養離不開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環境,而中國孩子恰恰就缺少自然的英語環境。因此,要增強語感,必須多創設英語環境,尤其是英語聽說環境,使學生時時沉浸在英語的海洋中。
營造“會說話”的物質環境:幼兒園大環境和班級小環境的營造要注重教育性和操作性,將教師說教的環境變成幼兒可操作的環境。例如英語區的創設,把幼兒學過的英語字母、單詞圖畫、兒歌等帖在墻上便于隨時溫習;將教室內的物品如門、窗、桌椅、植物等用英漢兩種文字進行標識;每天固定時間如放學前,讓幼兒傾聽最純正的英語原聲磁帶并加以模仿。
營造寬松愉快的精神環境:創設一個與幼兒的學習、生活相適應的、能夠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活動的語言環境;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想說、愛說、能說并能夠得到積極應答的語言交流環境;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寬松、和諧、鼓勵、愉快、相互關懷、彼此接納的人際交往環境。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自行設計各種情景,讓幼兒進行英語對話練習,比如角色扮演、舞臺劇表演。
語感不是教師教會的,而是學生在經常不斷的各種實踐活動中日積月累自然而然形成的,通過不斷地發現與探索產生對語感的頓悟。正如葉圣淘所言:“語感為什么會敏銳,就在于它有深切的生活經驗。”
結論:幼兒良好的英語語感的形成與優化絕不是靠一朝一夕的,它不僅需要長期的積累,更需要教師提供給他們多聽、多讀、多說、多實踐的機會。所以,我們要盡量創造各種條件,創造各種機會,為幼兒良好英語語感的逐步形成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以較為積極的方式,更多元化的途經為幼兒英語語感的逐步形成和優化提供肥沃的土壤。
【注重幼兒英語語感的培養】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