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南》指出:“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幼兒以積極的情緒狀態,投入到角色游戲的過程中。”因此角色游戲成為幼兒一日生活的重要活動之一,而角色游戲又是最具有游戲的典型特征:主動性、趣味性、社會性、虛構性,結合陶行知教育思想特別是對于小班幼兒來說,角色游戲占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關鍵詞:生活及教育 角色游戲 小班幼兒
由于小班幼兒語言和動作的發展,與人交往的范圍更加擴大,獨立性增強。他們希望擺脫成人的幫助,凡事愿意自己去摸一摸,動一動,渴望參加或模仿成人的活動。角色游戲正好滿足幼兒的這種需要。教師只有把握小班幼兒的身心特點,在陶行知思想下解讀其角色游戲的行為特征,才能開展適合小班幼兒的角色游戲,施以積極有效的游戲支持,滿足小班幼兒的游戲需要。
一 、小班角色游戲特征
1.游戲中反映出的內容比較簡單,情節比較單一。
由于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隨意性。生活經驗少,且剛剛接觸游戲,所以游戲中反映出來的內容簡單,情節單一、零散。如“媽媽”喂娃娃、抱娃娃、給娃娃穿衣或打電話、掃地、拖地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內容;蛘呤前职譄、媽媽燒飯、你喂娃娃、我也娃娃。游戲情節是零散的片段,相互間缺乏聯系。
2.游戲中的動作交往多于語言交往,缺乏交往能力。
游戲中更多的依賴玩具進行游戲,滿足于玩具的擺弄之中。例如:點心店的師傅只是埋頭苦干做各種點心,對來買點心的顧客置之不理。即使嘴里答應做一盤湯圓賣給顧客,但過會兒就忘了,忙著做別的事了。又比如:冷飲店里顧客買冷飲,嘴里還沒說要買什么,手已經去拿自己需要的冷飲了。
3.游戲時缺乏角色意識。
缺乏角色意識,游戲中的興趣和注意力不穩定,極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幼兒游戲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如:爸爸、媽媽、奶奶、爺爺等。但幼兒經常滿足于擺弄操作材料,未意識到扮演的角色。有時扮演的角色也會經常轉移。這是因為幼兒的角色意缺乏。游戲中的興趣和注意力不穩定,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例如:他當弟弟時,看到爸爸打電腦玩得特別高興時,他就放下手中的掃把,也去打電腦?僧斔匆姲职峙莶枵泻艨腿撕苡腥ぃ头畔率种械逆I盤也要泡茶招呼客人。
二 、小班角色游戲有效指導策略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途徑,是向幼兒進行教育的手段之一。幼兒是在不斷的活動中學習的,他們在玩中學、動中學、動中求進步。小班時期,是生活上的一個轉折期。幼兒才開始離開父母入幼兒園,過起集體生活。這個變化比較大,幼兒要有一個適應過程。而適應的關鍵,在于使幼兒與老師、幼兒園、小朋友建立感性,角色游戲正式最好的手段。
1.豐富幼兒生活經驗,是角色扮演、情節發展的前提條件。
引導小班幼兒進行角色游戲,陶行知提出:生活就是一個很好的教材。“生活即教育”“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區”這也反映出幼兒的游戲水平與生活經驗是相輔相成的。幼兒生活經驗的獲取必定會提高他們的角色游戲水平,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到社會中去實踐、去發現、去歸納總結人們的生活活動,有效地幫助幼兒豐富社會生活經驗。
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生活經驗越豐富,孩子在游戲中就越積極,角色扮演越逼真,情節越豐富,孩子們自然玩得開心。反之,游戲就會變得枯燥無味,甚至不能持續。教師就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強化、豐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識經驗,從而激發幼兒扮演角色的愿望。豐富的渠道很多。
2.創設關愛溫馨的環境,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
《指南》指出:“應該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應絕對尊重幼兒的意愿,不用自己的建議去左右他們的想法。”陳鶴琴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以幼兒為主體,將游戲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幼兒玩什么,怎么玩,和誰一起玩,我都讓幼兒自己選擇,自己做主,讓他們當主人。我采取民主的態度,提供充足的時間,和幼兒一起玩,一起笑,耐心地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一起探索游戲中碰到的問題,共同交流和享受其中的樂趣,讓他們在自由自在的玩中提高自主創造性。
游戲是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自愿地進行的活動,所以我經常問孩子們:“今天你們想玩什么游戲呀?”由幼兒自己選擇,玩什么,怎樣玩都由幼兒自己做主。幼兒在游戲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盡情玩耍。只有通過他們自己選擇后,他們才會玩得盡興,學得開心。教師并非完全放任,要以飽滿情緒感染影響幼兒,對幼兒的活動表示支持、贊許。還要對幼兒游戲應做到心中有數。依據平時對幼兒活動特點的觀察和了解。進行相應的指導。當孩子在活動中遇到困難時,我們都積極鼓勵幼兒,自己動腦想辦法,去克服困難。
3.有針對性的投入適宜小班幼兒操作的玩具材料。
魯迅說:“玩具是兒童的天使”,可見玩具和游戲材料是開展游戲的物質條件。教育家陳鶴琴說:“我們要重視選擇各種適宜的玩具,并把玩具作為教育孩子促進認識、發展想象、鍛煉身體、培養高尚道德行為的一種手段。”小班幼兒喜歡角色游戲,雖然游戲情節簡單,喜歡重復而簡單的動作,但是逐漸從獨自游戲發展到共同游戲,各主題之間也開始聯系。所以,我供給小班孩子相同種類的玩具數量稍多,如娃娃家的玩具4套。玩具的體積較大、顏色鮮艷、形態迷你逼真。還有許多現成的玩具,如奶粉、奶罐、茶杯、茶幾等,使孩子見了這些迷你逼真的玩具就產生對游戲的強烈愿望,同時也滿足每個孩子扮演角色的需求。
三 、重視師幼互動,促進游戲開展。
在參與角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克服“放羊式”和“導演式”兩種極端傾向,堅持“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最大限度促進幼兒在活動中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在游戲活動中真正體會到快樂。
1.尊重意愿,商討角色。
游戲角色的分配關系到幼兒游戲的情緒,應充分讓幼兒按意愿選擇主題、擔任角色。小班幼兒在游戲中常出現許多幼兒爭當某一角色、某一主題人滿為患的現象,教師不得不介入進行角色的再分配。我是這樣做的:先讓幼兒學會看入區卡,明確角色區的人數限制;再學習“錘子剪刀布”等協商方法,做到對角色分配欣然接受。如玩“公共汽車”游戲時大家都想當“司機”,我就引導幼兒:“一輛公共汽車上有幾個司機?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孩子們想出了可增加“公共汽車”的數量、“司機”可以輪流等等。在我的引導下,幾個幼兒都高興地輪流當上了“司機”,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發揮。
2.仔細觀察,適時介入引導。
小班幼兒的角色游戲還是比較弱的,游戲目的性較差,操作時有意注意的穩定性較低。他們雖然扮演了角色,但不明確應該如何去做,在游戲過程中還常常忘記自己是什么角色,經常滿足于擺弄操作材料,未意識到扮演角色。教師應該圍繞游戲目標,著重增強他們的角色意識。幫助孩子扮演好角色,并成為孩子游戲的支持者、參謀者。指導時應注意方式方法,適時適度介入,激發幼兒游戲興趣,促進游戲的開展,讓孩子在愉快的情緒中游戲。在角色游戲活動中,教師如果沒有仔細觀察幼兒的游戲情況,就談不上發現更不能及時引導。教師要做到心中有目標,細心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發展了哪些情節,一方面用間接引導、側面指導的方法參與幼兒的游戲,另一方面注意觀察幼兒的興趣點,使游戲處在動態的過程中。教師是幼兒的玩伴,要靈活運用平行介入、合作介入、指導介入等方式,以游戲者的身份參與游戲活動,不斷拓展、深化游戲情節。
(1)當幼兒滿足于隨意擺弄操作材料時
小班孩子具有隨意性的特點。孩子常常滿足于隨意擺弄材料,雖然充當了角色但并不明確應當如何進行游戲。這時他們是需要老師的幫助和啟發。教師可采取直接指導的方法進行介入指導。如一個扮演媽媽的孩子拿著小鏟在鍋里反復做炒菜動作。我便問她:“你是孩子的媽媽嗎?你這媽媽今天要為孩子做什么事情呢?”孩子馬上醒悟過來,知道要做什么。教師這樣的介入指導,幫助小班孩子從模仿動作興趣轉移到對扮演角色的興趣。
(2)當幼兒頻繁更換游戲材料或轉移角色時
小班孩子興趣和注意力持久性差,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在游戲中經常忘記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身份,通常發生角色轉移或頻繁更換游戲材料。這時,教師應采取間接指導方式,以角色身份參加到游戲中,通過語言或動作示范促進游戲的開展。如:一個當幼兒園保安的孩子,不堅守崗位跑到菜市場買菜,我就以園長的身份來幼兒園檢查工作,并提醒他保安不能離開幼兒園的門崗,不然誰來保護幼兒園小朋友的完全呢?
(3)當幼兒喜歡游戲又不會游戲時
小班孩子生活經驗少且剛剛接觸游戲,他們對老師創設的游戲環境非常著迷,可是又不會游戲,在游戲中反映出簡單的內容。這時,他們需要老師具體的指導和幫助。老師以角色身份介入指導,幼兒更容易接受。在小班上學期,我通常會擔任游戲的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也可以不固定角色,僅用游戲的口吻提醒,要根據需要靈活處理。如:發現幼兒在玩娃娃家游戲中,反映情節很簡單,我便會去扮演重要的角色媽媽,做炒菜、泡奶喂娃娃、為娃娃洗澡、穿衣,還叫爸爸去上班,爺爺去買菜、姐妹洗衣服、弟弟掃地。由于教師重要擔任了重要的角色,使孩子們明確了自己所擔任的角色職責,是游戲內容不斷地豐富起來。
(4)當幼兒不參與游戲時
小班幼兒與中大班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由于環境的改變,而且不同的個性特點,無論在體力,知識,能力,行為表現,性格等方面都有差異。教師要善于觀察,從中了解每個幼兒,如一名小班幼兒膽小、孤僻,很少參加游戲,只是呆呆的坐在座位上,看著別人玩。教師觀察這些表現后,便帶領他去參加其他幼兒的游戲活動,和他一起當顧客到“商店”買東西,當客人到“娃娃家”里去作客,漸漸地他和其他幼兒接近了。教師鼓勵他,并提醒他說話聲音再大一些,以后又建議他到娃娃家當爸爸、當爺爺、做服務員等。通過參加集體游戲,充當角色,這個孩子的膽子變大了,情緒積極了,也能主動參與游戲了。我們教師應根據幼兒個性特點適宜運用不同類型的激勵性語言評價,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愛,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富有個性的發展。
四、鼓勵幼兒交流玩游戲心得,提高游戲水平
小班的小朋友,語言能力發展還比較有限,要求他們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的游戲體會是需要一定時間來培養的。教師首先應提供最寬松的環境讓幼兒喜歡來講講游戲中的事。比如講講游戲的角色身份,應當注意小班的幼兒對社會、家庭的許多成員是不了解的,小班小朋友對自己的性別還不是很清晰的,有些男孩子做“娃娃的媽媽”,女孩子做“娃娃的爸爸”。出現這種情況后,我們老師也不必給予糾正,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改善的。
總之,角色游戲的分享交流是孩子們一種相互交流、相互討論、相互啟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把孩子推在前面,把游戲還給孩子。通過交流分享使孩子們的游戲越玩越豐富,越玩越有創造。我相信只有通過孩子們自己商量、自己討論出來的游戲他們才會玩得更加開心、情節更加豐富,這樣才能不斷地提升孩子的游戲經驗和游戲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宋芳.探析區域活動指導的誤區[J].早期教育,2008,(1).
2.劉萍.教師介入活動的時機把握[J].早期教育,2008,(12).
3.包文霞.區角游戲中材料投放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早期教育,2009,(2).
4.張照英.角色游戲的指導[J].早期教育,2006,(12).
5.陳琦.幼兒自主游戲中教師介入時機及策略[J] 教育科研論壇,2007,(2).
6.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7.中國兒童教育網.幼兒園角色游戲與指導. https://www.cnfirst.net/
【淺談在《指南》背景下小班角色游戲的開展】相關文章:
下一篇:中班幼兒的自主戶外活動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