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意圖:
繪本《方格子老虎》說的是一只小老虎為親人和伙伴帶來與眾不同快樂的故事。其實,書本原本就很好玩,只是如何才能讓孩子體會“方格子”與眾不同的樂趣呢?結合主題《游戲活動背景下的語言活動》。于是我設計了大班繪本《方格子老虎》。先讓孩子解讀封面,了解虎紋特征。在動物真實認知的背景下,孩子對老虎身上的方格子所引發的事件,越發期待。接著讓孩子欣賞畫面,傾聽事件沖突原由。在故事情節中,聯想我們生活中的沖突和不愉快,激發解決矛盾感受愉快的愿望。讓孩子羨慕小老虎,體驗方格子所帶來的與眾不同的快樂。在小老虎的引導下,孩子在方格子上玩起了《跳房子》游戲,體會不同韻律下的不同玩耍樂趣。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喜歡方格子老虎為別人著想的情節。
2.在游戲不同的節拍中,體驗韻律的樂趣,感受方格子老虎帶給大家的快樂。
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喜歡方格子老虎為別人著想的情節。
難點:
在游戲不同的節拍中,體驗韻律的樂趣,感受方格子老虎帶給大家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繪本PPT。
2.跳格子用的格子圖一幅,幼兒操作8幅。
活動過程:
一、欣賞繪本聽故事:
1.教師操作PPT講故事。
2.提問:你們家里有沒有吵架?
幼:我爸爸媽媽越吵越開心(師:不吵不相愛)
幼:爸爸和奶奶吵(師:就是兒子和媽媽吵)
幼:外公和媽媽吵(師:爸爸和女兒吵)
師:當家人吵架時,你是怎么做的?
師:我們來看看小老虎有什么好方法。
教師繼續講述繪本故事。
二、做跳格子游戲:
1.老師念童謠:跳格子,造房子,造好房子生兒子。
提問:什么是童謠?
幼:好聽的兒歌。
2.念童謠自主跳格子:
師:看這里有造房子用的格子圖一幅,請你們一邊跳格子,一邊念童謠,童謠念完了,看看造了幾間房子。
念完兒歌,問:告訴我你造了幾間房子?
幼兒的回答:13間、11間、8間……
邀請部分幼兒點著格子圖念童謠。
3.念童謠按規定跳格子:
師:現在請你們念完童謠只造4間房子。
幼兒嘗試。
師:還能造得更少嗎?
4.增加難度跳格子:
師:不出聲數數,一共有幾格?(16格)讓幼兒嘗試,念完童謠造16間房子。
三、故事的結尾
1.師:“……只留下橫條紋……這是怎么回事?”
幼:被雨淋掉了。
2.屏幕上出現一只豎條紋的老虎。
提問:為什么這只老虎是豎條紋的?
幼兒的回答:老虎本來就是豎條紋的,故事里的老虎站起來了,所以是橫條紋。
師:有時,與眾不同很簡單,只要一個動作。
提問:你有什么與眾不同的方法帶給大家快樂?
幼兒做出自己感到快樂的動作。
活動反思:
《方格子老虎》的繪本故事,看似簡單,卻蘊含著很深遠的意義。這個教學活動,給予孩子的不僅僅是繪本書畫面內容所帶來的一些寓意和理解,同時能緊緊地抓住孩子的童趣特征,圍繞一個中心點、興趣點,將繪本教學融入到新奇有趣的游戲情景中。
但是在操作前提要求時,缺乏條理性,如果教師先示范或者幼兒示范之后教師進行一個講解的方式,給孩子們降低難度,從8個跳,然后4個跳,然后2個跳引出不同節奏,孩子們會在游戲的過程中跳的更好,注意力也許會更集中,從而對要點記憶更清晰。
【大班語言《方格子老虎》教案及反思】相關文章:
上一篇:中班語言《頂鍋蓋》教案及反思
下一篇:小班語言《躲貓貓》教案及反思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