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是北歐最大的國家,半數以上的國土被森林覆蓋,是世界上綠地覆蓋率較高和居住、生態環境最好的國家之一。瑞典的優美環境除了得益于國家、政府關于環境保護的嚴格立法和各項管理措施、企業的參與與配合,教育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筆者曾參觀了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的幾所幼兒園,并長時間在市郊的Utsiktens幼兒園參觀實習,參與體驗了很多幼兒環境教育活動,無論是對瑞典學前教育課程中關于環境教育的目標、幼兒園日常的環境教育影響,還是特殊的環保紀念活動,都感受頗深。
一、學前教育課程目標:環境價值理念的彰顯
在1998年頒發的瑞典《學前教育學校課程》中關于學前教育的基本價值理念和任務有這樣的規定:學前教育應強調對環境和自然的保護。幼兒園日;顒又袘獫B透生態的方法和對未來的積極信仰的培養,應致力于培養幼兒關愛自然和環境的態度和意識,使他們理解自己是自然界循環過程的一部分,并幫助他們懂得可以通過調整、組織自己的日常行為而改善今天和未來的環境。
瑞典學前教育課程目標的這一表述,無疑是對從幼兒開始樹立和培養公民環境意識和環境價值理念的明確規定,而且也是對幼兒園日常生活中環境教育實踐的有力指導。
二、幼兒園日常生活:環境教育的滲透
(一)幼兒園本身的自然環境設置
瑞典的很多幼兒園依山坡而建,或坐落于山林邊的草地上。室外的場地都比較開闊,園中的設施布置也很粗樸、自然。孩子們在寬敞的戶外空間里,充分地與自然融為一體。Utsiktens是位于首都斯德哥爾摩市郊的一所私立幼兒園,坐落在一個小樹林邊北高南低的緩坡上。幼兒園的西北依山勢有一片小樹林,林中有一座木制的“城堡”。那是男孩子們?t望“敵情”的窗口!俺潜ぁ彼闹芙铇淞趾湍緲吨阍O了多處秋千。幼兒園的東邊設有雞舍,雞舍的前面是孩子們的球場。順著球場往南,靠近籬笆的斜坡上是一叢灌木。夏天,灌木茂密叢生,里面是孩子們乘涼、捉迷藏、說悄悄話或觀察小昆蟲的“神秘小屋”。幼兒園的西南最遠處有幾個不起眼卻對環保有著重要作用的大木箱,分別存放可直接利用和回收后可循環利用的各類廢棄物。幼兒園中央的幾棵大樹為夏天的院子撐起一片綠色的大傘,傘下是孩子們的樂園。幼兒園里隨處的幾棵果樹帶給春天的孩子們一個蜂飛蝶舞的繽紛世界。樓房前的空地上、籬笆邊的斜坡上開出了幾片錯落的菜地和花圃。幼兒園的四周還有幾處伐下來的樹樁圍成的座位,那是各班的老師和孩子們聚會、午間餐的場所。
幼兒園完全自然的土質地面和近原生態的環境讓孩子們與身邊的自然環境無比親近,樹木、草地等自然中的一切在無意識中構成了他們生活的環境,而自己也是環境中的一部分。
(二)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意識培養和行為訓練
在瑞典的幼兒園參觀,你都會不自覺地被各園的環保活動所吸引。多數幼兒園室內走廊里都張貼著孩子們在樹林里的活動照片、孩子們以環保為主題的繪畫作品,就連樹林里隨手撿來的松果、枯枝和落葉都成為了孩子們藝術創作的素材,這些藝術作品無不透著孩子們與自然環境的親近。
Utsiktens幼兒園以重視兒童戶外活動著稱,除非大雨天,孩子們絕大部分時間和活動都在戶外場地中。非雨天的一日三餐(午餐和上午九點、下午兩點半的間餐)都在戶外的樹樁木凳上完成的。用餐后的餐具及殘渣、廢棄物,如水果皮、牛奶包裝盒等分而裝之。中班(3歲~4歲)的孩子們學著老師把不同的垃圾丟在不同的桶里。大班(5歲~6歲)的孩子們幫助老師收拾,他們早就學會也習慣了對垃圾的分類回收。春天,老師會帶領孩子們松地、撒種、除草、澆水,看護管理自己的菜園。菜園里除去的草會被送回蓄肥的垃圾箱,成熟的蔬菜成為了孩子們餐桌上的佳肴。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得到了勞動鍛煉,懂得了付出和收獲之間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自然界的生物鏈循環這一自然規律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孩子們輪流喂雞,幫助老師打掃雞舍。有趣的是,有些小女孩每天都在雞舍旁等候母雞下蛋,然后把熱乎乎的雞蛋小心翼翼地“護送”到廚房里以待烹飪。周末的時間,雞可以由孩子的家長看護或帶回家中喂養,所產的蛋歸看護家庭所有。據園長介紹,曾經有一只老母雞因年長死去。孩子們為此難過了好幾天。幼兒園的這些活動不僅使孩子們體會了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喜悅,學會了人與植物、動物的和諧相處,習得了同情、關愛的品質,更使他們對誕生――死亡的生命循環過程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實現了學前教育課程目標和幼兒園組織者的教育初衷。無論是有意識的勞動還是無意識的日常玩耍,Utsiktens都會讓孩子們感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在這和諧中的輕松、快樂,而在這輕松、快樂中,孩子們不知不覺地受到了環境意識培養和行為的訓練。
三、幼兒園外的環境教育:“林中教室”的創設
在瑞典,有條件的幼兒園大都有自大的“林中教室”。Utsiktens得益于自己優越的地理條件,也會每周兩次由老師帶領中班、大班的孩子到附近小樹林中各自的“林中教室”去“上課”。冬天,他們會在“林中教室”里學習滑雪,春天和夏天他們會在去“林中教室”的途中觀察、認識各種植物的葉、莖和各種昆蟲。在老師的講解、幫助下,初步學習、了解各種植物、動物的名稱、外觀、習性,等等。除此之外,他們還經常在“林中教室”里做實驗,讓大家親身體驗、學習環保知識。筆者曾經參與了一次幼兒園中班的環保實驗。老師在之前的教育活動中讓孩子們辨別在不銹鋼餐勺、蘋果核、塑料瓶蓋和玻璃瓶中什么是真正的垃圾。如果丟棄會對環境造成怎樣的污染。最初孩子們紛紛認為吃剩的蘋果核是廢棄無用的,是真正的垃圾,而其他的幾種都是有用的,不是垃圾,所以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對于孩子們的回答,老師沒有急于評價而是帶領孩子們到“林中教室”里做實驗。在一棵大樹下挖了幾個坑,分別把上述幾樣東西埋了起來,并在上面做了標記。幾周后,老師又帶領孩子們來到“林中教室”。挖開以前埋起的小坑,發現蘋果核已經找不到了,而不銹鋼餐勺、塑料瓶蓋和玻璃瓶都完好無損。在孩子們的困惑中,老師趁機講解:不見了的蘋果核已經腐爛被土壤吸收,所以不會造成污染。而不能腐爛的不銹鋼餐勺、塑料瓶蓋和玻璃瓶都不能被土壤吸收,丟棄以后就會成為垃圾,不是因為可用就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經過親身實踐和老師的講解,孩子們對日常垃圾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對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環境的道理加深了理解。
四、特殊的環保紀念活動:童 話與環境教育的結合
瑞典幼兒園的環境教育活動豐富多彩。除了日常行為訓練和“林中課堂”外,每年春天,瑞典的幼兒園大多舉行著名的Skogs Mulle周年慶祝活動。Mulle是瑞典的一位童話作家在1957年創作的一個童話人物形象。他出生在森林里,頭戴一頂小帽,腳穿長靴,身后還有條長長的尾巴。童話故事最初是育兒讀物,后來逐漸演變成了宣傳環保的重要材料。創作者也逐漸給故事的主人公Mulle帶來了更多的朋友――花朵、雪花和瓢蟲,他們一起作為環保的衛士,告訴小朋友如何關愛自己身邊的自然。慶祝活動每年一次,每年有不同的主題。筆者有幸參與了Mulle誕辰50周年的大型紀念周活動,時間是2007年5月初的一周。紀念周活動開始前幾天。老師們就開始了獎品、活動的各項準備。紀念周活動中。老師跟孩子們一起做了有關該年主題――水的保護的各項實驗,比如水的蒸發,加入糖或鹽后的水與淡水的區別等,還開展了以了解、保護動植物為主題的知識競賽活動,獎品是印有Mulle頭像的卡片和生活小用品。紀念周活動的第三天,附近的幾個幼兒園和小學約定到不遠處的一個樹林里一起慶祝Mulle的50歲生日。大班的孩子們跟著老師出發了。在路上他們時而撿垃圾,時而聽鳥鳴叫,時而感受花香草綠。并在Mulle的理念下開展了以了解、保護動植物為主題的知識競賽活動,獎品是印有Mulle頭像的卡片和生活小用品。在林中一片空地上稍作安頓之后,孩子們在翹首期盼中迎來了由老師裝扮的MulIe。Mulle跟大家互相問好,告訴大家森林里的變化,孩子們也送給Mulle自己在路上撿到的松果、枯枝做成的禮物和允許摘下的野花。他們手牽手圍成大圈做游戲,在孩子們的歡笑聲、Mulle慣用的“Kollikok”的齊聲呼喚和生日蛋糕的分享中,活動達到了高潮。回來后,幼兒園還特意給沒能到林中現場的孩子們做了表演,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這一活動。孩子們把得到的印有Mulle頭像的卡片紀念品紛紛粘貼在書包上,掛在鑰匙串上。從此,每當看見這些紀念品,他們就會想起Mulle和他的朋友們。想起Mulle告訴大家如何對待我們的星球、海洋、山川和草地。
瑞典幼兒園的環境、生活和活動。無不令人感受到瑞典對幼兒環境教育的重視。由上我們也可以看出,瑞典風景優美、空氣清新、環境宜人與從幼兒就開始抓起的細致入微、豐富生動的環境教育是分不開的。
【親歷瑞典幼兒園的環境教育】相關文章:
• 幼兒園德育教育工作的心得
• 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
• 教師職業倦怠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 幼兒園美術活動提升策略
• 利用信息技術,有效地開展幼兒園教育
• 不做幼兒園“膽小鬼”
• 小引為何不想上幼兒園
• BBS留言版:上幼兒園應及時
• 淺談幼兒園制度管理人本化
• 廣州市―起幼兒園流行性腮腺炎暴發疫情調查
• 淺談幼兒園教學中的舞蹈教學
•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及提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