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如何引進新的課程體系?教師們又如何的開展課程?每到一個學期結束,教師們都要為了下一學期而展開新一輪的課程教研。如何高效的引導教師做好教學教研呢?如何在教師中開展團隊專業合作學習,如何培養教師良好的自主探究習慣,如何通過團隊學習培養教師實際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和教給幼兒新的學習方法,如何真正把合作學習的思想化為教師們的行為?至德國學認為‘教師必須放棄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提倡教師的團隊學習。
我們都知道在幼兒園的教研管理中需要教師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從而發揮教師的各種優勢,積極主動交流,合作學習互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語言教育對這方面的要求會更高一些。
我們都知道幼兒園的教研活動是運用不同的形式來加強教師的團隊專業學習,如:案例研討、課例分析、網絡研修、教學沙龍、一課三研等形式加強教師的團隊意識和氛圍。以大組、小組的形式進行研討和相互學習。但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而語言的教育對不論是師資還是設備,要求都高于一般的教育活動。
在新的學期剛開始的時候,幼兒們邁出了走向集體生活的第一步――幼兒園,大多數的幼兒的語言能力基本限制在基本的稱呼及需要上;如:爸爸,媽媽;或者簡單的需要上;如:我要婆婆爺爺,我要什么等;同時有的幼兒的發音渾濁,不清楚等局限;因為語言能力的水平直接影響了班上老師與孩子,孩子與老師之間的生活交流及教學探究活動;及家長也很關注孩子的語言發展,甚至有的時候他們會把孩子的語言能力用來判斷學校教學的主要依據;因此怎樣更好的促進幼兒在嬰班階段的語言發展和教學探究活動的開展值得我們深入的思考與探究。
一、幼兒期言語發展的特點
言語可根據不同的標準作不同的分類,最普通的分為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兩種。口頭言語是指說出和聽到的言語。書面言語是指寫出的和看到的言語。書面言語是在口頭言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兒童入學之前,言語的發展主要是口頭言語的發展。兒童在出生后的三年中,由于受到成人的言語教育,以及言語器官、神經組織的成熟,他們的言語在不斷發展,到了幼兒期,兒童語言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他們從“掌握本族語言的準備期”或“前言語期”、“最初正式掌握本族語言期”進入了“言語豐富化”。
隨著發音器官的成熟、言語知覺(言語聽覺、言語動覺)的精確化,幼兒的發音能力迅速發展,特別是三至四歲期間發展最為迅速。由于他們已能分辨外界差別微小的語言,已能支配自己的發音器官,一般來說,他們已能初步掌握本民族、本地區語言的全部語言,甚至可以掌握任何民族語言的語言。但在實際說話時,幼兒對于有些語音往往不能正確發出。
從整個兒童期的詞匯發展來看,詞匯還是貧乏的;詞匯的運用還偏重于動詞、名詞、代詞、形容詞等并不普通;詞義的概括性還較低;詞的理解和運用還常常發生錯誤。總之,詞匯的發展還不夠完善。幼兒園教師要利用課內外的一切機會,在引導兒童認識事物的同時,發展他們的詞匯,特別要重視幼兒積極詞匯的發展,不要讓幼兒從小養成信口開河、詞不達意的習慣。
二、在幼兒此階段言語特征基礎上促進幼兒言語發展
1、為幼兒創造交往和活動的機會。我們總會盡可能的抓住一切機會讓班上的幼兒能更多的開口交流;其中包括去接觸、認識其他班級的老師和同齡、年長的孩子;通過參加各種活動形式觀摩與體驗交流。
2、豐富幼兒的生活。生活是語言的源泉。沒有豐富的生活,就不可能有豐富的語言。幼兒生活范圍狹小,生活內容單調,語言發展就遲緩,語言就貧乏。眾所周知的“狼孩”正是因為脫離了人群才變得不會說話;在班級生活中我們給孩子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策劃各種形式的活動。
3、發揮規范語言的榜樣作用。模仿是兒童的本性。兒童十分喜歡模仿周圍人們的一舉一動,也同樣喜歡模仿周圍人的語言。我們常常看到,幼兒的發音、用詞,甚至說話的聲調、表情,酷似雙親,他喜歡的人活者喜歡看的動畫片里的某些形象。良好的示范榜樣,對兒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兒童區模仿規范的語言,糾正錯誤。同時,我??要特別注意不能譏笑和重復兒童錯誤的發音或語句。
三、語言教學
1、多用與巧用律動、
音樂。嬰班的幼兒很喜歡
音樂盒律動遠遠勝過直白的言語;因為在這個階段音樂和歌唱是他們表達自己內心情緒的主要方式;在幼兒們張大嘴大聲的說韻律和唱歌的時候也是他們練習發音的好時機;把幼兒喜歡的韻律和音樂變換使用,在不同的情景使用不同的詞同時也會增加幼兒的新詞匯,同時也更容易記住新詞。
2、充分利用平時空余的時間,以講故事,游戲化的方式等教授規范的,正確詞匯與語句。但是語言要盡量簡短,清楚;同時老師要配合夸張或具有吸引力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使語言更形象、生動;這樣才會給幼兒留下較深刻的印象,為語言模仿鋪墊。
3、抓住生活中的每一個語言發展契機。語言的習得并不是僅僅局限在空余時間或探究活動的時間內,在此外的時間里它同樣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天當時有個老師正站在水瓶架旁邊幫幼兒接水,這是有個小朋友對老師說:“老師,這是水箱。”老師當時聽第一遍的時候沒有聽清楚然后小朋友又加重了音調重新說了一遍,老師當時感到很詫異,因為老師有時在不確定一個水箱是不是一個幼兒時,老師就會說:“這是水箱么?”沒想到小朋友記住了;所以語言的教學在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有時可能會由于老師很不小心說的一個詞或一個句子,孩子也馬上立馬就學到。
在未來的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大環境,把幼兒的語言發展和教學培養目標、態度相結合,幼兒的言語發展才會更上一層!
【幼兒園教學研究方向:語言領域】相關文章:
• 學前教育舞蹈素養策略研究
• 學前教育學生實踐能力研究
• 家庭、幼兒園、社會合力治“小皇帝”
• 如何自制幼兒園玩教具
• 幼兒園折紙教學的幾點做法
• 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措施
• 幼兒園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研究
• 幼兒園男教師生存狀態調查
• 民辦幼兒園的管理與創新探析
• 色彩在幼兒園室內空間的情感表現
• 學前教育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研究
• 加強幼兒園愛國啟蒙教育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