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面塑手工藝品制作課程,在教學實踐中容易出現學生面塑制作技巧難以掌握的問題。本文從面塑工具選用、面塑工藝以及方法等方面進行介紹,用以提高學生面塑制作水平。
關鍵詞
面塑;手工藝品制作;技巧
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手工藝品面塑的制作學習中,多容易出現以下問題:一是面塑工具選用不當,使用手法技巧不熟練;二是面塑工藝和關鍵技巧不易掌握。如此,常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面塑學習效果不好。下面就以如何提高學生面塑手工藝品制作技巧進行探討。
1面塑的工具及使用技巧
根本而言,面塑屬于手工藝品范疇,制作全憑制作者的一雙巧手。為了使得面塑的制作更加精細,表現力更加強烈,面塑制作者往往摸索出了屬于自己的面塑工具體系和使用技巧。面塑工具主要包括了木梳、剪刀、鑷子、錐子,以及雕塑刀、竹木棍等在內的多種工具。由于面塑作品通常體態較小,體積不大,所以使用工具也多屬于中小型號。面塑制作工具的選用和使用技巧介紹如下:
1)木梳。通?梢杂脦б巹t鋸齒的其他材料代替,對于面塑邊緣線的概括塑造也有著較大的幫助,如:做古代仕女的發簪的珠串就可以用梳子滾出來。使作品更具真實性和美感。
2)剪刀。通常用于刻畫造型,大到整個面團的曲折造型,小到面塑的精致眉眼,剪刀都能夠有利地加以表達,同時在對于特定形態的表達中,剪刀也有著獨到之處,如刺猬身上的尖刺、魚龍身上的鱗片在刻畫的時候都需要剪刀的輔助。
3)錐子。錐子主要用于細小部件的組合,能夠有效防治因為手部直接觸碰而導致的變形,對于增加面塑的精細程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面塑的工藝及技法
面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藝,憑借手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刻、切、點而制成。而我們常用的技法則為“一捏、二印、三鑲、四滾”等。面塑工藝中揉制是基礎,面塑制作的印制、鑲貼、捏制及滾團是關鍵和核心。
1)捏制。捏制是手部的靈活性,捏制是面塑的核心技術,是面塑胚形的主要來源,也是整個面塑制作過程中的造型基礎。相較于印制出的面團,經過捏制與滾團而成的面塑顯得更具光澤且外表細膩、具有瑩潤的特點、顯得熠熠生輝。
2)印制。印制的技法來源于清代對于禮儀面塑的量產,為了滿足節慶活動中對于面塑的較大需求,商家對于制作費時、需求量大的面塑原件進行印制,通常會使用固定形態的模子加以輔助。隨著面塑的發展,這種借用模子完成形態變化的制作工藝逐漸成為了面塑制作過程中的重要工藝。印制的技術能夠提高面塑制作的速度,為利用原件堆疊而成的大型面塑的制作提供了較大的幫助,同時也能夠幫助制作者完善一些復雜圖案的制作,諸如壽字、元寶等。
3)鑲貼。鑲貼的手法主要由傳統技法中的“壓”和“貼”組成,主要用于對面塑的裝飾,巧妙運用鑲貼技術能夠使得面塑顯得更為豐富。鑲貼手法結合了“壓”這一技術的規整與干凈,同時也利用了“貼”這一技術在半立體空間上的營造,使得整個面塑更為生動,內容也更加豐富。尤其是在制作人物面塑時,鑲貼的手法能夠使得人物面塑更加逼真,栩栩如生。
4)滾。滾是面塑作品中最簡單的技術,但是想要掌控滾團的力度與形態,需要長時間的練習。
3面塑制作的教學效果
我校辦學規模大、實力強,作為一所女子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手工是學校的特色,在美術課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面塑可以鍛煉女生們的審美能力和造型能力。學校專門成立了“楊雪面塑自主工作室”傳授學生面塑方面的知識和技法,教授她們基本技法。在面塑制作教學中,依據不同學生的制作喜好,形成了她們獨有的風格,從簡單的動植物、卡通等形象作品到復雜的花朵、半立體和畫框作品面塑。使她們得到了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美的感受和體驗,表現和創造了美,繼承發揚了傳統面塑文化。
總之,為了提高中職學校學生面塑手工藝品制作水平,在教學中應加強面塑工具使用的學習,加強面塑工藝的揉制和面塑制作的印制、鑲貼、捏制及滾團訓練,使學生更加完善地掌握面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傳承和發揚面塑文化。
作者:楊雪 單位:重慶市女子職業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楊帆.文化創意產業與地域民間藝術發展趨勢:以山東菏澤穆李面塑調查為例[J].人文天下,2015(19):69-76.
[2]張蘊卓.山西面塑造型的符號象征與民俗文化內蘊[J].太原理工大學,2012.
[3]閆麗源.山西花饃的民俗造型藝術研究[J].山西大學,2012.
【中職學前教育手工藝品制作研究】相關文章:
上一篇:學前教育課程問題分析(5篇)
下一篇:幼兒學前教育行為習慣研究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